金山镇地质实习报告

金山镇地质实习报告

ID:17547495

大小:18.2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03

金山镇地质实习报告_第1页
金山镇地质实习报告_第2页
金山镇地质实习报告_第3页
金山镇地质实习报告_第4页
金山镇地质实习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山镇地质实习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金山镇地质实习报告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四次大的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我们这次实习报告是涉及矿物、三大类岩石以及构造的综合作业,加强对地质学的全面了解,建立对地质工作的初步认识。该报告包括金山镇地质图一张,构造纲要图一张,联合剖面图一张。该报告是建立在对三张图综合分析比较而来,,是对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的综合描述。金山镇地质图比例尺为1:100000,图区面积大约为206平方千米,岩层年代大致从中泥盆

2、统(D2)到上白垩统(K2),且呈北高南低趋势,主要山峰有奇峰、雨峰,诸岭等。最高峰为诸岭(1800米)。并发育有多种地质构造现象。图区北东角上有岩浆和晚期岩脉侵入,北西角沉积一套近水平白垩统砂岩,另外在东南区发育一条南西方向的河流。  第一部分地层及构造层划分该区域内存在时代为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纪的地层。缺失时代为早三叠世及侏罗纪地层。白垩纪地层与三叠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上二叠统灰岩与中三叠统泥灰岩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根据角度不整合关系,可以划分成两个构造层,分别为“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和“白垩纪构造层”。根据平行不整合

3、又可以将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分为两个构造亚层。  一、泥盆纪地层:在该区域内,泥盆纪地层主要出露中泥盆统砂岩和上泥盆统页岩。在图区的东南角出露地表。  二、石炭纪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灰岩,中石炭统灰岩和上石炭统灰岩。在图区各部分均有出露。在南东方向上作为背斜两翼产出。在诸岭、奇峰、雨峰地区下石炭统灰岩作为褶皱的核部产出,岩层发生倒转。  三、二叠纪地层:主要为下二叠统灰岩和上二叠统灰岩。在图区内有广泛分布。其中下二叠统灰岩作为向斜f1及向斜f12的核部产出,上二叠统灰岩作为向斜f3的核部产出,在河流附近的岩层较平缓。上二叠统灰岩与上覆的中三叠统泥灰岩为

4、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四、三叠纪地层:主要为中三叠统泥灰岩和上三叠统灰岩。主要在向斜f8处出露。上三叠统灰岩作为核部,中三叠统泥灰岩作为两翼。  六、白垩纪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统灰岩和上白垩统灰岩。主要分布在图区的北部地区。与上三叠统灰岩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第二部分构造分析  1、河北村—金山镇线性背斜线性背斜褶皱:该褶皱分布于河北村至金山镇一带,核部为D2,翼部线性背斜由D  3、C1、C  2、C3组成,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倾角45度,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轴面竖直略向北西倾,枢纽倾伏,两翼夹角约110度。  2、孤峰—陵庄向斜向斜褶皱组:由孤峰和陵庄两处

5、向斜褶皱组成,核部均为T3,翼部由T  2、向斜P2组成,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北西翼倾角80度,南东翼倾角40度,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形态,即圆弧形态,轴面竖直略向北西倾,两翼夹角约60度。孤峰处呈现短轴褶皱状态。  3、五里河、诸岭短轴倒转背斜短轴倒转背斜褶皱组:两处短轴背斜的核部均为C1,翼部由C  2、C3、短轴倒转背斜P1组成,北西翼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45度;南东翼为倒转岩层,走向北东—南西,倾角80度。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形态,即圆弧形态,轴面向北西倾,两翼夹角约35度。  4、奇峰—雨峰短轴背斜短轴背

6、斜褶皱:核部均为C1,翼部由C  2、C3组成,北西翼走向北东—南短轴背斜西,倾向北西,倾角45度;南东翼为倒转岩层;走向北东—南西,倾角75度,但是由于此处的逆冲推覆构造导致南东翼被剥蚀得所剩无几。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形态为圆弧形态,轴面倾向北西。  5、李家背斜与向斜背斜与向斜组:背斜核部C1向斜核部P1,翼部由背斜与向斜C2C3组成,两翼走向北西—南东,北西翼倾角60度,南东翼倾角45度,轴面略向北西倾,转折端成圆弧状。金山镇地区总体的组合形式为背向斜的组合,背向斜的交替出现,整个区域中所有褶皱的轴迹平行,是平行是排列褶皱,反映了垂直

7、于褶皱延伸方向的挤压应力场。  1、河北村正断层系:五个正断层面的走向垂直于河北村褶皱的枢纽,延伸1—千米。延枢纽方向从北东至南西向每个断层面的倾向依次为北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在第一二个断层面中间形成地垒,在第四五个断层面中间形成地垒,两地垒中间形成地堑。  2、奇峰—雨峰逆冲断层:位于奇峰和雨峰之东侧近山脊处,断层走向北东—南西,两端分别延粗图外,图内全长约18km,断层西倾向北西,倾角20—30度。上盘(即下降盘)为组成奇峰和雨峰背斜的石炭系各统地层;下盘(即下降盘)为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构成不完整向斜上升盘的石炭系各统岩层逆冲于下二叠统和上石炭

8、统地层之上。地层断层约800km。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