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金山镇地质构造实习报告

学生金山镇地质构造实习报告

ID:46423777

大小:6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3

学生金山镇地质构造实习报告_第1页
学生金山镇地质构造实习报告_第2页
学生金山镇地质构造实习报告_第3页
学生金山镇地质构造实习报告_第4页
学生金山镇地质构造实习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生金山镇地质构造实习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生金山镇地质构造实习报告对地质进行勘查探索是学地理地质专业的同学们一定要进行的实习,通过近距离的实习勘探可以巩固自己学过的知识并为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虽然很辛苦,但实践出真知,只有真正的去实践了解才更有说服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学生金山镇地质构造实习报告,大家不妨看一看。引言本次金山镇地址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几次关于地形地貌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此次实习报告涉及地史及各类地质构造的综合作业,通过画金山

2、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及金山地区A-B地质剖面图,在其基础上分析其构造运动及地史时间,加强对地质学的全面了解。金山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比例尺为1:100000,金山镇地质图北东-南西走势渐低,包含了中泥盆统至上白垩统的lQF=»石层,包含了一个构造层及两个亚构造层,构造层为kl-k2的沉积盖层,亚构造层为T2-T3和D2-P2的地层主要山峰有诸岭、奇峰和雨峰等,最咼峰为诸岭,海拔1800米,并发育有多种地质构造现象。东北角有花岗岩岩浆侵入体,后期有斑岩岩脉侵入体。花岗岩、斑岩与其围岩都成不整合接触关系。东南角发育河流,并向北面与北西面发育支流。金山镇地区地质

3、构造特征一、地层该地区出露了中泥盆、上泥盆、下石炭、中石炭、上石炭,下二叠、上二叠、中三叠、上三叠、下白垩和上白垩的岩层,在下白垩统与上三叠个不整合面:kl与T2之间为角度不整合关系,T2与P2之间为平行不整合关系。泥盆纪:地层为中泥盆统砂岩和上泥盆统页岩,分布于东南角正断层处的直立背斜的核部与翼部。中泥盆统砂岩为背斜核部,上泥盆统页岩为翼部,倾角为45°,两翼夹角为90。o石炭纪:地层为上石炭统灰岩、中石炭统灰岩和下石炭统灰岩,在图中各处背斜两翼、核部出露。二叠纪:地层为下二叠统灰岩与上二叠统灰岩,在北西角向斜处核部、河流主流北西面向斜翼部、图中中部

4、构造窗与飞来峰处出露。三叠纪:地层为中三叠统泥灰岩与上三叠统灰岩,缺失了下三叠统地层。在河流西北面向斜核部与翼部出露。与二叠纪地层以平行不整合关系接触侏罗纪:在地质构造历史时期中地壳抬升接受风化剥蚀作用使得地层缺失。白垩纪:地层为下白垩统砂岩与上白垩统砂岩,在图中北西角与北东角出露,走向北东,倾角8°,与三叠纪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二、构造金山镇地区存在一个构造层与两个构造亚层,为kl-k2沉积盖层构造层和褶皱基地构造层,褶皱基地构造层可进一步分为中三叠统一上三叠统亚构造层和中泥盆统一上二叠统亚构造层。金山镇地区主要为褶皱断层构造地形,发育褶皱与断层,主

5、要褶皱:背斜、向斜,在凌庄飞来峰向斜组还发育次级褶皱;主要断层:逆冲断层、正断层,在奇峰一雨峰逆冲断层带发育两组走滑断层褶皱轴线走向与逆冲断层带及正断层带走向基本一致,走向都为北东。多条同性质逆冲断层带构成叠瓦式逆冲断层系;在图中的南东角发育正断层带,由于其各正断层走向一致,组合形成地堑与地垒构造;图中在逆冲断层F2雨峰和奇峰处发育左行和右行走滑断层,但是不能判定其是否为同期断层;同样在金山镇附近也发育相同的左行和右行走滑断层。褶皱1•河北村-金山镇线性背斜褶皱:该褶皱分布于河北村至金山镇一带,核部为D2,翼部由D3,cl,c2,c3组成,两翼走向北东

6、-南西,倾角45度,轴面竖直,枢纽水平,两翼夹角约90°,为直立背斜褶皱。又该褶皱被正断层段切断,通过图上观察,其在垂直空间上发生错动,该断层运动发生于褶皱之后O2.凌庄一飞来峰向斜褶皱组:由在飞来峰处两处向斜褶皱组成,核部均为T3,翼部由T2、P2组成,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北西翼倾角80°,南东翼倾角40。-45°,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圆弧形态,轴面竖直略向北西倾,两翼夹角约60°,南西侧呈现短轴褶皱形态。由于逆冲断层的作用将该处另一同走向发育的次级褶皱部分埋于地下,其核部为T2,北西翼为P2、P]、c3,倾角为75°,这两组褶皱可

7、构成m型褶皱系。3•奇峰-雨峰短轴背斜褶皱:核部均为cl,翼部由c2、c3地层组成,北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45。:南东翼为倒转岩层,走向北东-南西,倾角75°,倒转褶皱可以反映出当时此处应力挤压大导致褶皱向一边偏弯。但是由于此处的逆冲推覆构造导致南东翼倒转岩层损失,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形态为圆弧形态,轴面倾向北西。金山地区总体的组合形式为背斜向斜的组合,背斜向斜的交替出现,整个区域中所有褶皱的轴迹平行,反映了垂直于褶皱延伸方向的挤压应力场。断层1、河北村正断层系:五个正断层面的走向垂直于河北村褶皱的枢纽,延伸1—千米。延

8、枢纽方向从北东至南西向断层依次编号为Fa,Fb,Fc,Fd,Fe,每个断层面的倾向依次为北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