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韩国从母系制度

韩国韩国从母系制度

ID:17615790

大小:40.02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9-03

上传者:U-5649
韩国韩国从母系制度_第1页
韩国韩国从母系制度_第2页
韩国韩国从母系制度_第3页
韩国韩国从母系制度_第4页
韩国韩国从母系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韩国韩国从母系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韩国韩国从母系制度  篇一:朝鲜韩国史(讲义)  朝鲜·韩国历史  目录  朝鲜古代史篇??????????????????(1)朝鲜近现代史篇?????????????????(22)韩国当代史篇??????????????????(42)朝鲜韩国文化艺术篇???????????????(76)  朝鲜古代史篇  朝鲜古代史是指朝鲜半岛上从距今六十万年以前的原始社会,一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朝鲜被迫开港这一段时期的历史,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其中封建社会又有三国、统一新罗、高丽王朝、李氏朝鲜四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因此本部分的内容分为六章来讲授。  第一章朝鲜原始社会  一、原始人群  大约从60万至40万年前开始,就有原始人类劳动、生息,繁衍在朝鲜半岛的土地上。   迄今,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北半部发现的原始群时期的人类遗址,主要有平壤市祥原郡的黑隅里遗址、平壤市力浦区大岘洞的“力浦人”、平安南道德川郡胜利山遗址的“德川人”和咸镜北道雄基郡屈浦里的“屈浦文化”第一期层等。此外,在朝鲜半岛南半部,如公州石壮里以及汉城以北五十公里的京畿道莲  川郡全谷里,也发现了较大规模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二、母系氏族公社  人类最初形成的氏族是母系氏族,是“一个确定的、彼此不能结婚的女系血缘亲属集团”。旧石器时代后期,妇女是管理生产的主人,在群婚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血缘只能从母亲方面计算。这样,就形成了母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  公社与原始人群不同,它是完全摆脱动物本能的社会性集团。  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家务仍由妇女承担,在整个生产活动中,妇女的作用仍旧很大。婚姻形态虽在变化,但血统仍只能从母系确认,这一点是没有变化的。当时,已禁止族内婚,而实行族外婚,不过他们之间仍实行群婚,所生子女,必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生产资料公有,氏族是当时社会的基本单位。氏族通过自然繁殖产生子氏族,从同一氏族中分离出去的许多氏族又形成胞族。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还相当低下,劳动条件也异常艰苦。然而,氏族制度把个体社会成员的微弱力量汇合成集体的洪流,冲破自然界的各种障碍,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三、父系氏族公社与朝鲜原始社会的解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子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血缘也按照父系来计算,于是人类社会进入到父系氏族公社阶段。朝鲜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亦即原始公社的解体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产生私有制和阶级,从而使原始社会逐渐解体并逐步过渡到奴隶制社会。  青铜器的普及,尤其是后来铁器的使用,对原始公社制度的解体和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和巩固,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时,在家长制大家族构成的父系氏族制度下,由于铁制工具的出现和劳动技术的改进,显著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逐步分解成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生产资料和产品也随之变成私有财产,出现剩余产品,以家长制家庭为中心而积累剩余产  品成为可能。这样,在原始公社社会内部产生了私有制。  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扩大了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社会分工,出现了商品交换。交换的发展,逐渐破坏了氏族的集体生产和共同占有,促进了  私有财产的产生和发展。   由于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在氏族成员之间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的现象。父系大家族中的家长、部落首领等人,凭借自己的权力,掌握越来越多的财产而成为富人,私有制已经产生,存在着贫富差别。社会分裂成两个敌对阶级和阶级矛盾的激化,促进了脱离人民群众的公共权力机关的产生。转化为奴隶主的氏族部落首领,为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为镇压成为自己剥削对象的奴隶们的反抗,设立了军队、监狱等暴力机关。原来的氏族部落组织逐渐转变为脱离人民的压迫机关。于是,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国家,便在原始社会瓦解的基础上产生出来。公元前10世纪中期,在朝鲜历史上出现了奴隶制国家。  第二章朝鲜奴隶制社会  一、古朝鲜国家的建立  古朝鲜是朝鲜历史上最初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它的原名是“朝鲜”,为了同后世的“朝鲜”区别开来,一般称“古朝鲜”。公元前10世纪中期,古朝鲜就已建立了国家,广泛地普及了青铜器,铁器也开始出现。“犯禁八条”法律的出现,表明古朝鲜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情况。  古朝鲜与中国各王朝关系密切,往来较多。公元前7世纪,“朝鲜”一名已传到中国,古朝鲜的“文皮”等商品在齐国很受重视。公元前4世纪古朝鲜曾准备“逆击燕”。这时,古朝鲜的最高统治者已经称“王”,其下有相应的官僚机构和相当数量的武装部队。   关于古朝鲜的建国问题,曾存在“檀君神话”,流传至今,影响较深。以《三国遗事》中有关记载为例,摘录如下:  古记云:昔有桓因庶子桓雄,数意天下,贪求人世……雄率徒三千,降于太伯山顶神檀树下,谓之神市,是谓桓雄天王也。将风伯、雨师、云师,而主谷、主命、主病、主刑、主善恶,凡主人间三百六十余事,在世理化。时有一熊一虎,同穴而居,常祈于神雄,愿化为人。时神遗灵艾一炷,蒜二十枚曰:尔辈食之,不见日光百日,便得人形。熊虎得而食之,忌三七日,熊得女身。虎不能忌,而不得人身。熊女者无与为婚,故每于檀树下,咒愿有孕。雄乃假化而婚之。孕生子号曰檀君王俭,以唐高即位五十年庚寅,都平壤城,始称朝鲜。  檀君神话的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它对了解古朝鲜历史提供了比较重要的资料。但是神话中人格化了的所谓檀君并非真实的具体人物,他只反映了古朝鲜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走过的一定阶段,即原始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  朝鲜历史上,关于古朝鲜的建国问题,除檀君神话以外还有箕子朝鲜传说。箕子朝鲜:是关于古朝鲜建国方面的一个传说。公元前12世纪末或11世纪前半期,中国殷朝贵族箕子,逃到朝鲜,建国称王,周武王胜殷后,承认既成事实,“封箕子于朝鲜”,以此为朝鲜开国之始。  二、卫满朝鲜的建立   卫满朝鲜:中国秦末汉初,战乱频繁。公元前195年,燕人卫满带领千余难民归化古朝鲜。古朝鲜王准“信宠之,拜以博士,赐以圭,封之百里,令守西边”,卫满逐渐形成一股新的政治势力。公元前194年,卫满联合反对国王的政治势力,举行政变,进攻首都王俭城。卫满继王位,国号仍叫朝鲜,史称“卫满朝鲜”。汉朝政府于公元前109年,发动了征服古朝鲜的战争。公元前108年夏,王俭城陷落,古朝鲜灭亡。汉四郡:公元前108年,汉王朝灭亡古朝鲜后,在古朝鲜领域及其附近设置了乐浪、临屯、真番、玄菟等四郡。汉四郡设有汉的太守及其他官吏,郡下设县。  各县不仅有汉人官吏,而且有古朝鲜出身的官吏。四郡中,乐浪郡是汉朝统治古朝鲜人民的政治经济中心。古朝鲜人民坚决反对汉朝统治者的征服,与汉政权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迫使汉朝先后撤销了一些郡县。  第三章朝鲜封建制社会的初期—“三国”时期  朝鲜奴隶制国家古朝鲜和辰国灭亡之后,先后出现了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史称“三国”。  一、高句丽国家的发展   高句丽本是中国貊族的一支,为扶余别种。据传,高句丽创始人朱蒙是扶余的贵族。他在扶余王室受到排斥,于是南下到卒本地区(今中国辽宁桓仁县)同土著势力结合,于公元前37年,建立高句丽政权。高句丽建立政权后,对外发动征服战争,尤其是第二代王琉璃王于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今中国吉林集安)后,战争更为频繁,先后征服了邻近的沸流、盖马、东沃沮、朱那等地方势力。到公元一世纪五十年代,其势力扩展到清川江一带。427年迁都平壤。  高句丽建国时期,逐步形成封建制度。虽仍存在着奴隶制度残余,但封建制度已占统治地位。  高句丽与隋朝之间的战争:“萨水大捷”。612年1月,隋炀帝杨广借口高句丽王不修藩礼,以百万大军远征高句丽。未成功。  唐朝时期,唐太宗也先后征讨过高句丽,但都以失败告终。  二、百济国的建立和封建制的发展  百济建立者温祚王是高句丽朱蒙王的儿子。在辰国处于分裂状态时,温祚同一部分高句丽人一起南下,到汉江下游地区定居,在那里同当地新兴封建势力结合,形成一支新的封建政治势力。到公元前后,百济迅速壮大,不断向南发展,占据锦江以北地方,经过征服战争,又占领马韩地区。  公元一世纪中叶,百济已成为较大的封建国家  三、新罗国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形成   新罗国的中心地区是现在的庆州。庆州地区原有六个村庄,六村贵族是建立新罗国的骨干。据传说,六村村长共推朴赫居世为居西干,建立了小国。公元二世纪初,以六村为中心的封建势力开始扩张,向北开辟了尚州以北的鸟岭地区,  篇二:2第二节韩国  第二节韩国  国名全称:大韩民国(国名来源于古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部落,即马韩、辰韩、弁韩,英文名Korea源于古名“高丽”)  国旗:太极旗  国花:无穷花(学名朱槿,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花,象征大韩民国历经磨难而矢志弥坚的民族性格,是美丽和幸福永存的象征)  国鸟:喜鹊  国兽:虎  国树:松树  一、自然地理  (一)地理位置  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朝鲜半岛的南半部,东濒日本海,西临黄海,与中国山东省隔海相望,北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山水相连。  (二)领土面积  面积:99,600平方千米,约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45%。  领土构成:除了与大陆相连的半岛之外,韩国还拥有3000个大小岛屿,其中最大的是济州岛。   (三)地形地势  1、地形两大特点:  (1)整个版图呈弧状,向东突出,地形东高西低,北高南低  (2)三面环海,海岸线长(含岛屿海岸线在内共万千米)而复杂  2、韩国境内多山,中部的太白山脉(被誉为“朝鲜半岛的脊梁”)是半岛东西的分界;西部及南部沿海有部分平原,平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5%。  3、最高的山——济州岛的汉拿山,海拔1950米。  (四)河流与湖泊  1、最长的河流——洛东江(千米)  2、最著名的河流——汉江(514千米)  3、最大的天然湖泊——白鹿潭(汉拿山顶,海拔1850米,湖面直径约30米,深约6米)  (五)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漫长、寒冷而干燥,春秋  两季较短,但天气晴朗,气候宜人)。  二、社会经济  (一)人口、民族和语言  1、人口数量:万(XX年年中)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XX年)  2、民族:韩民族(朝鲜族)为主体  3、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韩语  (二)历史简述  (三)政治体制  议会共和制,实行行政(总统)、司法(属韩国最高法院)、立法(属于一院制的国会)三权分立的原则。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  (四)经济  1、经济综述  二战后韩国的经济状况混乱,濒临崩溃。但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推行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功,使韩国跻身为发达国家。XX年,韩国人均GDP达28,739美元。  2、行业概括  (1)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业系统。  ①钢铁工业是韩国的支柱工业之一,最大的钢铁厂——浦项钢铁厂  ②世界五大汽车生产国之一(美、德、日、法、韩)  ③世界十大电子工业国之一(美、日、德、法、韩、加拿大、瑞典、   瑞士、中国(含台湾)、荷兰)  ④世界第二大造船国  (2)农业:其农业以私有制为基础,发展速度最慢  ①以农户为经营单位的小农业,户均耕地面积少,畜牧业也较为落  后。  ②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区,主要农产品是稻米、大  豆、棉花等。  ③森林资源丰富,但韩国对伐木进行严格控制,木材原料80%以上  依靠进口。  (3)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服务业发展迅速,交通运输体系完整,文化产业高速发展。  (五)旅游业  1、旅游业概括  韩国对旅游业非常重视,赴韩游客逐年递增,给韩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就业机会,带动经济的连锁发展。韩国国民的出境游也在不断发展,来中国的韩国游客不断增多。  2、主要旅游城市  (1)首尔——韩国首都,皇宫之城   ①城市概括  位于朝鲜半岛中部盆地,三面环山,汉江自东向西穿城而过,总面积平方千米,人口1000多万,是朝鲜半岛上最大的城市。  首尔,旧中文译名为汉城,作为首都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市内保留着许多名胜古迹,因此首尔也被称为韩国的历史文化橱窗。  ②主要旅游景点  (ⅰ)景福宫——首尔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宫殿之一  始建于1395年,由朝鲜王朝的太祖李成桂迁都时所修,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李朝时期首尔的五大古宫之一,也是朝鲜王朝的正宫,是韩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中心。  宫名由来:来源于中国《诗经》中的诗句“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你的美酒我已醉,你的恩惠已饱受,君子长寿万万岁,赐你大福永不休)  景观:景福宫占地约50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正殿勤政殿是韩国古代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物,最雄伟壮丽,是举行正式仪式以及接受百官朝会的大殿。此外还有王太后的寝殿慈庆殿、王妃的寝殿交泰殿、皇室后院香远亭、御书房思政殿等。景福宫内的敬天寺十层石塔、梵天寺地光国师贤母塔等都是韩国国宝级的文物。  (ⅱ)仁寺洞——买卖文化商品的的文化街   历史:仁寺洞在朝鲜王朝时代是官府和两班(朝鲜时代文武官员称为两班)私宅密集的地方。日本占领韩国的后期,仁寺洞没落的人家把家中的物品拿出变卖,于是这里就应运而生了一些古董店。后来仁寺洞古董街又有了展销古董的画廊和店铺,仁寺洞就渐渐成为买卖文化商品的文化街。  除可以购买文化商品外,还可以体验胡同里的韩国传统饮食店和传统茶馆。在首尔,除了众多著名的历史古迹之外,还有很多自然旅游景点,如北汉山国家公园、冠岳山、仁王山等。首尔也是一个购物天堂,著名的梨泰院、东大门、南大门等。  (2)釜山——国际港口城市  ①城市概况  位于朝鲜半岛东南端的洛东江口,是韩国南部海运、空运的关口,也是经济、文化、教育、观光的中心。  釜山是一个海滨城市,韩国最大的国际港口、第二大工商城市,也是世界五大港口城市之一。  釜山承办过亚运会和世界杯,自1995年起每年举办釜山世界电影节,这使  釜山逐渐成为一个多种文化共存的国际性现代都市。  釜山的沙滩和海滨风景非常著名,还有众多的岛屿以及历史文化古迹。②主要旅游景点  (ⅰ)梵鱼寺   位于釜山的金井山麓,由新罗时期的义湘大师建于678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梵鱼寺最初的建筑在16世纪壬辰倭乱时被毁,现在的建筑是1713年重建的。  梵鱼寺内的大雄殿和三层石塔已被列为韩国的国宝。其中大雄殿建筑手法细腻而华丽,堪称李朝时期建筑之顶峰。  梵鱼寺是韩国佛家武道的远祖,流传至今的金刚乘佛武道被冠以“韩国的少林寺”称号,如今梵鱼寺还开展佛武道体验活动。  (ⅱ)太宗台公园——岩石海岸自然公园  位于釜山桥的影岛南端。  名称由来:因朝鲜半岛的三国统一后,新罗太宗武列王曾游览于此,故而得名。  太宗台公园的树木因沿着海滩和岩石上生长,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此外还有神仙岩及上面的望夫石(据说是一个女子天天在此等候被强行带到日本的丈夫归来,最后化成了石像)。  (3)济州岛  ①概括  济州是韩国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多和风速最大的地方。  济州岛是以汉拿山为中心的火山海岛,是韩国最大的岛屿,最著名的修养圣地。济州岛有“韩国的夏威夷”之城,也是韩国人的“蜜月之岛”。   济州岛还保留有母系社会的痕迹,当家谋生主要靠女人,她们被称之为“海女”。岛上有三多(风多、石多、果树多)、三宝(海产、植物、方言)。  ②著名旅游景点  (ⅰ)汉拿山  韩国三大名山之一,汉拿山韩语意为“能拿下银河的高山”。  汉拿山是由玄武岩组成的地质,山顶上有一个长达25,000年历史,直径达500米的火山湖——白鹿潭。,在汉拿山四周还有360多个大小不等的小火山。  汉拿山适合徒步登山,山上分布的垂直植物生态系统使得游人可以在一天之  篇三:我国出生人口性别偏好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挑战了我国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两项基本国策,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不加以治理,将给社会带来复杂、长远的影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最主要的原因是民众对男孩的性别偏好。性别偏好本质上反映了两性地位的不平等,有其深厚的经济和社会根源。解决性别偏好问题,必须从性别经济学角度入手,实施社会性别主流战略,实行社会性别预算,并建立专门的政府工作机构。   关键词:出生人口性别比;男女平等;性别偏好;性别经济学;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XX)04-0036-05  一、引言  出生人口性别比(sexratioatbirth,srb)是指在一定人口规模下平均出生100个女婴的同时对应出生的男婴数,反映的是婴儿出生时男婴与女婴数量上的比例关系。出生人口性别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经济和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衡量人口结构的重要指标。 根据近百年来世界各国人口的经验数值,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应在103―107之间波动,也就是说,每出生100名女婴应该对应出生103-107名男婴。这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个年龄男性的死亡率都会略高于女性。出生时男婴数量略多,之后每个年龄男性的死亡也略多,这样到达性成熟期,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就达到了1:1的比例。相比较正常取值范围,出生人口性别比如果超过107就被称作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1]刘爽(XX)利用《联合国人口年鉴》“出生统计专辑”,对所提供的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出生人口数据进行了计算,发现在20世纪80、90年代,在数据可获得并被统计的62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的平均出生人口性别比都处于103-107的范围内,它们占到全部被统计国家和地区总数的约92%。其中,又以平均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5的国家和地区最多,占到总数的%。偏离103-107的只是极个别国家。并且这种偏离也是有高有低。[2]宋健、金益基(XX)进一步分析了本世纪初期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数据,在能够获得数据的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出生人口性别比恰好为105的国家和地区占所有国家和地区总数的比例XX年为%,XX年为%,XX年为%,XX年为%。世界平均出生人口性别比XX年、XX年和XX年均为105,XX年为106。仅有个别国家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低于100,如位于拉丁美洲的开曼群岛XX年和XX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均为86、位于北大西洋西部的百慕大群岛XX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94;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于110的国家也不多,仅有位于亚洲的中国、韩国和位于西太平洋的关岛等寥寥几个国家和地区。[3]   从时间上看,我国从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发现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为;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显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出生人口性别比达到;XX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高达(详见表1)。从空间上看,1982年时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比较正常,基本维持在103-109之间,只有4个省份高于110;XX年时全国大部分省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有17个省份在110-120之间,有7个省份高于121以上;XX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有15个省份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15以上(详见表2)。从城乡分布上看,我国农村、城镇和城市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均失衡,农村高于城市。根据国务院组织开展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估计和预测,到2020年,我国20-45岁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4]可以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最为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面临着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5]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与男孩性别偏好  从所收集的国内外文献看,影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人口学因素,如种族、家庭规模、父母年龄、出生孩次以及第一个孩子的性别等;第二类是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文化传统、城乡差异等;第三类是自  然生物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哺乳情况等。这三类中,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比自然生物因素的影响要复杂深刻得多。而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中,对于出生人口性别比产生着直接和最显著影响的就是夫妇生育行为中的“性别偏好”。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的人口变动不仅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民族未来,而且对于全球的人口形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当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时,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一些学者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与性别偏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顾宝昌和罗伊(gub和royk)(1995)参照东亚其他地区的情况分析了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现象后认为,失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是一种新的人口趋势,它平衡着生育率急剧下降国家的父母对性别偏好的渴望和小家庭的要求。[6]鲍思顿、顾宝昌等(postonjr,gu,liu和mcdanie)(1997)通过对男孩偏好和我国分省出生人口性别比进行的分析,证明了男孩偏好与出生人口性别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7]   国内学者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进行了多角度研究,深入论证了男孩偏好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比如,穆光宗、陈俊杰(1996)通过对中国农民生育需求的层次结构研究,认为性别偏好在中国农民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中具有核心地位。[8]李南、菲尔德曼、李树茁等(1999),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上升,不仅是由于生育率下降导致性别选择压力的上升,而且也部分是由于性别偏好的增强所致,“男孩偏好似乎在低生育人口中对出生人口性别比起关键作用。”[9]李冬莉(XX)则将传统家庭制度中的父权、父居和父系作为分析框架,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实地调查,说明了地区经济发展对妇女地位和性别偏好产生了不同影响:在经济有一定的发展但性别分工对妇女更加不利的地区,传统家庭制度被保留,性别偏好很强;而在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的一些地区,妇女收入的增加使其家庭地位得到很大提高,随着家庭制度的变迁,性别偏好逐步弱化。[10]可以说我国绝大多数学者、政府的管理者和社会大众都认同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根本性的内在动因是现实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依旧强烈的生育男孩偏好。[11]正是夫妇的微观生育性别选择带来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这一宏观人口后果。三、男孩性别偏好的经济和社会根源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生育观中的男孩偏好表面看起来是一种文化习俗,其根本原因还是现实生活中男性的价值高于女性,女性在学习、就业、收入等方面仍受到歧视,女性的社会地位还没有根本性的提高。正如米德?凯恩所指出的那样:“男孩偏好实质是妇女地位低下,即妇女在经济上对男性的依赖造成的,而妇女依赖于男性实际上存在于一个社会性的制度结构层面上,即劳动的性别分工、劳动力市场的构成、继承制度、宗教习俗、婚姻和家庭规则等。”[12]男孩偏好的经济社会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效用的性别差异。最早对孩子效用进行探索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莱宾斯坦(),他在1954年和1957年相继出版了《经济-人口发展理论》和《经济落后与经济增长》两部著作,阐述了家庭规模可以通过父母对孩子取舍的决策来实现的思想,并提出了边际孩子的合理决策理论,开创了微观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时代。[13]随后,另一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贝克尔()于1960年发表了《生育率的经济分析》,对家庭人口的生育行为和决策进行分析,详细论述了子女的成本―效用理论和数量质量替代理论。[14]他们认为,人们生育决策主要跟男孩与女孩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有关,即跟男孩与女孩发挥的效用有关。刘鸿雁、顾宝昌(1998)通过在皖北地区进行的性别偏好调查发现,男孩的主要效用还是以传宗接代为主,其次才是养儿防老,接下来才是提供劳动力;而女孩的主要作用是体现在精神需求上。[15]由于男孩和女孩存在着不同的效用,就表现出人们对不同性别子女效用期待不同和普遍偏好男孩这一症结。另外,加上我国传统的男娶女嫁的婚姻模式,进一步扩大了男孩和女孩给父母带来的经济效应的差距,预示着生养男孩就将在经济上给家  庭带来更高的经济效应,强化了对男孩的偏好。   2.就业的性别差异。按照性别划分,劳动力可以划分为男性劳动力和女性劳动力。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劳动力的最初性别分工是由于家庭财富的增长,劳动力不足以满足家庭生产和交换的需要,家庭制度从母系氏族逐渐过渡到父权制,男性逐渐成为承担生产活动的主要劳动力,女性则成为承担家务活动的主要劳动力。[16]在劳动力市场和非劳动力市场中,都存在着劳动力的性别分工,男性和女性劳动力在市场参与率、就业率、兼职率和行业职位选择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根据我国XX年《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中的男女比例分别为%和%,但是就业比率上女性要远远低于男性,城镇就业人口中女性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明显低于男性就业率,并且低于女性的自然人口比(详见表3)。从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劳动适龄人口×100%)来看,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虽然明显高于其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但长期以来一直低于我国男性劳动参与率(详见表4)。①   3.行业和职位的性别差异。大量的经济学研究表明,各种原因使得女性在职场上难以获得与男性公平竞争的机会,存在性别隔离现象。②无论是在哪一个时代,劳动人口中的性别隔离始终是深深扎根于性别分工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这种隔离现象发生在行业、职业内部或之间,并最终导致了男女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差异。性别隔离现象也存在于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根据我国职业划分原则,共有73类职业,其中1-5类为管理人员,6-23类为专业技术人员,24-27类为办事人员,28-36类为商业、服务业员工,37-42类为农、林、牧、渔业劳动者,43-73类为产业工人。李春玲(XX)统计了我国1982年、1990年、XX年和XX年的女性就业者在这73类职业中的百分比,详细观察了职业性别隔离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在管理人员职业中的比例虽存有明显上升,但比重仍然很低,管理人员职业依旧是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职业(详见表5)。[17]  4.工作期限的性别差异。在建国初期,我国政府制定了《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女干部、女工人50岁可以享受离、退休待遇,而男职工、男干部一律60岁离、退休。有差别的退休年龄规定主要是考虑当时很多职业都是以体力劳动为主,女性较难胜任,因此具有一定合理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很多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女性生育数量减少、家务逐步社会化,并且女性的预期寿命长于男性,这一变化趋势要求在退休年龄方面作出新的变革。虽然我国关于男女退休年龄的政策不断调整,但男女实行不同退休年龄的现状至今没有改变。工作期限的差异,直接带来工资水平的差异。彭希哲(XX)通过计算考察男女由于退休年龄差异而导致的实际工资收入水平的差异。他假定男女青年22岁毕业后开始工作,并有相同的起始工资1000元/月,以后每工作一年工资增长3%;同时还假定不存在就业和职务提升中的性别歧视。通过计算,他发现按照现行的退休制度,男性在60岁退休,女性在55岁退休。那么,男性退休工资为元,而女性为元,比男性少%。[18]   5.收入的性别差异。王忠(XX)认为,收入是个体社会经济地位的基础,收入的性别差异直接影响到女性的生存与发展。[19]对于女性来说,收入的增加会提高她们在家庭决策中的影响力,有利于资源在家庭内部进行重新分配,有利于女性自主选择生育计划(如降低生育率和提高生育质量),并有助于提高子女的人力资本水平。从家庭的角度看,较高程度的性别收入平等对家庭的形成和稳定有有利的影响,并有利于家庭的功能实施和福利改善。从宏观的角度看,性别收入公平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社会和谐稳定。性别收入差异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十分关注的领域。贝克尔(1985)的研究表明,当假设男女劳动力是完全替代时,对女性在经济上的歧视不仅损害女性的经济利益,而且还会降低企业的经营收益,并由此而导致投入减少与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发达国家对性别收入差异的研究非常多,而我国对相关领域进行的研究并不丰富。[20]葛玉好(XX)发现,女性在工作经验回报率和工作经验年限分布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21]李实和马欣欣(XX)用1988年和   1995年两年的城市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城镇职工收入的性别差异,发现虽然政府主张男女同工同酬,反对歧视女性,但是现实中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很普遍,即使从事相同的职业,女性的工资都低于男性(详见表6)。[22]第二期中国妇女地位抽样调查也表明了这一事实:1999年城镇在业女性包括各种收入在内的年均收入为元,仅及男性收入的%,并且差距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男女两性的收入差距比1990年扩大了个百分点。[23] 6.养老支持预期的性别差异。特别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必须依靠生育男孩来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家庭对男性劳动力有着现实需求。同时,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生老病死要依靠家庭,现实需要“养儿防老”。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表明,有%的农民主要出于“养儿防老”的目的而生育(详见表7)。“养儿防老”既是一种养老方式,更是一种经济利益。[24]尽管现实中,子女(主要是儿子)对父母的赡养大多是低标准的,但是儿子确实起到了老年保险的作用,当父母年老有急需时,儿子不可能坐视不救。[25]徐勤(1996)通过对保定市老年人家庭代际关系的调查发现,在经济方面,儿子与女儿的支持比例接近,但儿子的人均支持量、支持总量及父母的人均获得量均明显高于女儿,养老功能向儿子倾斜。[26]宋璐、李树茁(XX)通过对成年子女代际支持的性别分工模式研究发现,女儿对父母的经济支持随着父母的年龄增加而下降,而儿子对不同年龄的老年父母的经济帮助相对平衡;儿子提供的生活照料超过女儿,且这种性别差异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逐渐明显。[27]另外,在一些家庭内,家庭的经济收入大部分归男性支配,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男的说了算,女性没有发言和支配金钱的权利,较低的家庭经济地位限制了女性赡养自己父母的能力。因此,在一些农民的意识中,“养儿防老”的观念还是主流,生男孩就意味着生活有保障,养老没有后顾之忧。[28]  四、解决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途径  认清两性不平等的现实及其背后深层次的经济社会根源,切实提高女性的社会性别地位,是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需要倡导社会性别平等理念,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女性地位,促进两性平等与和谐发展。  1.实施性别主流战略(gendermainstreamingstrategy)。性别主流战略是把性别问题纳入政府工作和社会发展宏观决策的主流,也就是把性别平等主流化作为社会发展战略,贯彻于社会发展全过程,通过改变社会政策、制度、法律、文化和社会环境,使两性平等地参与社会发展并从中受益,防止社会性别问题边缘化现象的出现。[29]在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妇女大会上,通过了《北京行动纲领》,纲领以确保两性平等为基本原则,将社会性别主流化作为提高两性平等的一项全球性策略,其目的是把男女平等放在一个和谐共生的环境中,使男女平等成为一个常规化和日常性的问题。目前,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已被纳入联合国的性别发展指标体系,[30]这就需要我们从长远战略发展的视角将社会性别平等设定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实施社会性别主流化战略,并尽快建立或完善法律、制度、组织机构、财政预算等相关支持保障体系,形成社会系统工程。   2.实行社会性别预算(genderbudgeting)(有的学者称为社会性别反应预算)。公共预算作为体现公共部门在公共事务决策中价值取向和优先选择的工具,对男女两性的生活和权力关系,会产生积极抑或消极的不同影响。社会性别预算体现为针对公共预算中男女两性不同影响的评估,是促进公共资源公正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社会性别主流化战略能够运行的基础和条件。目前,我国已经在一些地方进行了社会性别预算的理论与实践探索,[31]为实现社会性别预算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参考。建议逐渐推广实施社会性别预算,在制定政府财政预算过程中加入性别视角,更好地保护女性利益。  3.设立专门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政府机构。根据国际经验,强有力的国家机制在提高本国妇女地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XX年7月3日,经第64次联大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合并目前联合国系统内的4个从事促进两性平等和女性赋权工作的机构,成立新的实体“联合   国妇女署”,以加强联合国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帮助联合国系统对其在性别平等方面的承诺进行问责。③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我国中央政府层面还没有专门的社会性别平等促进机构。虽然妇联在推进妇女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作为政府组织从职能定位上难以承担管理性别平等事务的责任。建议尽快建立相对独立的、高层级的协调机构,比如社会性别促进委员会,为推动社会性别平等开展一系列的组织、协调工作,并出台相关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政策,为消除性别歧视、促进性别平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