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讲义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

ID:17616347

大小:6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_第1页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_第2页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_第3页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_第4页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观总持三观为宗说法为用略述《佛说阿弥陀经》巧妙——简单与实用浅显而深刻本经是佛教一部十分简短与实用的经典,朗朗上口,一读即明,也是我们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净土宗的主要经典。她为我们阐述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她以“简易而稳当浅显而深刻”的修行方法。在宗派之风盛行之时也为各家所共用。随着演变发展,清代以来,成为四众弟子广为流传和奉诵的经典。可以说为学佛者入门学习启蒙的经典。与禅宗默契合作,虚云老和尚有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可见

2、净土在现代的修行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知道,当今著名的大德净空老和尚对净土宗可是竭尽全力的弘扬。那么这本书为什么重要呢?让我们来看下,“我们知道一般经典都是由弟子或因一件事或一个问题请教佛陀解疑而起,就是有一个提出问题的人,佛才说法。大家注意,最重要的是“阿弥陀经”是佛陀“无问而自说”!,。这部经没有人问,而是在休息之时佛主动告诉舍利弗,文殊师利法王子等,“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个极乐国土不但释迦牟尼佛希望大家求生,还有十方世界无数诸佛也广为赞叹,由此可窥起重要性。玄奘大师所译题目是《称赞不可以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而我们现用的是鸠摩罗什大师所译

3、的版本,改作《佛说阿弥陀经》。宁波观宗讲寺电话:0574-xxxxxxxx地址:宁波市解放南路延庆巷6号传真:0574-xxxxxxxx教观总持三观为宗说法为用更简洁明了,更贴近经意,非常圜满。也就是此经翻译过来即为大众所接受广为流传。后被录用在早晚课诵之中。实际上成为佛教入门经典之一。而简短近1900字的弥陀经就是因为倡导念佛法门和求生西方思想而才广为历代祖师大德及信众接受尊奉的吗?肯定是的。弥陀经看似简单实则内容及其丰富。那么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有着什么样的积极意义哪?首先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共享。第一、主题词明确一部小说,必有它的主题;一篇论文,必有它的中心思想;一篇文件,也有主题词;一

4、首诗,往往也有诗眼;一篇散文,往往也有文眼。那么《阿弥陀经》有没有主题思想呢?如果有,在哪里?经文第一自然段中“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几句话是主题词句吗?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自然段中有许多对极乐世界自然环节的描写,这是主题词句吗?从第十二自然段中“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这里对阿弥陀的解释,这是主题词句吗?第十六自然段中“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这是主题词句吗?还有下面经文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各佛国土的介绍,这些是主题词句吗?以上这些话,当然重要,但我认为还都不是主题词。那么主题词句在哪里呢?我认

5、为四个字:“一心不乱”或者说:“一心念佛,也就是本经的最后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第十七自然段是这样说的:“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请问“故说此言”这“此言”是什么意思,他没有翻译出来。“闻是说者”这“是说”是什么说,大师他也没有翻译出来。原复旦大学教授洪丕谟居士,(“洪秀全”的“洪”,“曹操长子曹丕”的“丕”,“沙漠”的“漠”,三点水旁改为“言”宁波观宗讲寺电话:0574-xxxxxxxx地址:宁波市解放南路延庆巷6号传真:0574-xxxxxxxx教观总持三观为宗说法为用字旁。)他是宁波人两年前去世。他翻译过不少佛经。他对第17自然段是这

6、样翻译的:“舍利佛。我见到这种只要一心念佛就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利益,所以说要一心念佛的话。”洪教授把“此言”二字和“是说”二字都翻译成“一心念佛”。在洪教授的译文里共出现一处“一心不乱地念佛”和两处“一心念佛”,由此可见洪教授是有意突出“一心念佛”这个词句的。我从洪教授那里得到启发,所以认为《阿弥陀经》的重题词句是“一心不乱”或“一心念佛”。第二、“一心不乱地念佛”意义讲到这里,我想把“一心不乱地念佛”这话稍为展开一下,并向诸位领导、诸位方丈,诸位同道请教一下。1、有广泛意义。它决不会只要求我们要一心不乱念《阿弥陀经》,而念其他经典不需要一心不乱。这句话应当涵盖着念所有佛经,都应该一心不

7、乱。而且可以延伸开去,做所有弘法大事、做所有慈善大事,都应当一心不乱。在我们佛门里,常说要有“定力”,请问“定力”从何而来?只有一心不乱才有定力吗!一个心神颠倒的人,他会有定力吗?不可能!也只有一心不乱,才能够忍劳忍怨排除各种干扰,诚诚恳恳地从事本分工作,才能菏担如来家业。2、有现实效应。当今世界,经济上去了,社会繁荣了,而同时,人与人之间关系也复杂了,外界诱惑也多了,甚至矛盾也多了,人心浮躁,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