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蚜虫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概述

棉花蚜虫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概述

ID:17678491

大小:4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04

上传者:U-4651
棉花蚜虫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概述_第1页
棉花蚜虫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概述_第2页
棉花蚜虫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概述_第3页
棉花蚜虫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概述_第4页
棉花蚜虫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棉花蚜虫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棉花蚜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Thecottonophidhastheruleandthesynthesispreventingandcontrollingtechnology张战奇(无极县原种场,河北无极052460)摘要:介绍了棉花蚜虫的分类、特征、发生规律和危害情况,总结了农艺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四项防治方法,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技术方法。Abstract:Introducedthecottonandkapokophid'sclassification,thecharacteristic,hastheruleandtheharmsituation,summarizedagronomypreventingandcontrolling,biologicalpreventingandcontrolling,physicalpreventingandcontrolling,chemistrypreventingandcontrollingandsoonfourpreventingandcontrollingmethods,proposedthesynthesispreventingandcontrollingtechnicalmethod.关键词:棉花蚜虫发生规律危害防治技术Keyword:Thecottonophid,Therule,Theharm,Thepreventingandcontrollingtechnology 棉花蚜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因蚜虫危害及防治不当造成的损失高达5%-10%。棉花受蚜虫危害后植株矮小、叶片变形、叶数和蕾铃减少,影响了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减产。因此,研究棉花蚜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对减少棉田危害、提高棉花生产效率、提高棉农收入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棉花蚜虫的发生规律1.1棉花蚜虫的分类目前,在棉花上已发现的蚜虫有5种,棉蚜、棉长管蚜、苜蓿蚜、拐枣蚜和菜豆根蚜,危害棉花的以棉蚜为主,近年来在棉铃虫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棉花蚜虫已上升为我国棉花的主要害虫。1.2棉花蚜虫的生物学特征棉花蚜虫属昆虫纲同翅目蚜科,体长2毫米左右,体色黄、绿或青色,无翅若蚜共4龄,夏季黄色至黄绿色,春秋季蓝灰色。触角6节左右。复眼红色,眼大,多小眼面。腹部大,前胸与腹部各节常有缘瘤。腹管通常管状,基部粗,向端部渐细,中部或端部有时膨大,顶端常有缘突,表面光滑或有瓦纹或网纹。体毛尖锐,顶端膨大为头状或扇状。蚜卵长约0.5毫米,椭圆形,初产时橙黄色,后变漆黑色,有光泽。1.3棉花蚜虫的发生规律 棉花蚜虫在棉田按季节可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苗期到6月中下旬,5月20日至6月20日活动最为猖獗。苗蚜较耐低温,气温达25℃以上时虫口会明显降低。苗蚜10天左右繁殖1代,田间世代重叠。伏蚜发生在7月至8月两个月,多寄生在棉株中部叶片上,较耐高温,25~30℃活动量最大,气温高于30℃时,虫口数量会减退。伏蚜繁殖速度快,4~5天就繁殖1代。一头雌蚜一生可产仔蚜50-80头。多雨气候不利于蚜虫发生,恶劣气候会减少对蚜虫的危害。一般单作棉田发生早而重,套作棉田则发生较迟较轻。棉花蚜虫的天敌主要有寄生蜂、瓢虫、草蛉、蜘蛛、食蚜蝇、蚜茧蜂和蚜霉菌等。生产上施用杀虫剂不当,不仅会使棉蚜产生抗性,还因杀死天敌过多,导致蚜虫更加肆虐。棉花蚜虫越冬时时以卵寄生在花椒、木槿、石榴、冬青、鼠李、车前草、夏枯草、设施花卉、设施蔬菜、室内花卉及其它杂草上,第二年春天越冬孵化,4-5月迁入棉田,10月中下旬迁回越冬寄主产卵越冬。2棉花蚜虫的危害棉花蚜虫以刺吸口器插入嫩叶背面或嫩茎吸食汁液,被害茎叶细胞受到危害,生长受到抑制,受害叶片向背面卷曲或皱缩,使棉株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开花结铃期推迟;成株期受到危害,上部叶片卷曲或皱缩,中部叶片呈现油光,下部叶片枯黄脱落;花蕾、棉铃受到危害,会导致蕾、铃脱落。棉花蚜虫在吸食时在棉花表面排出的水分和蜜露往往寄生病菌,妨碍棉花光合作用和生理作用,使棉花 植株、叶片变小,总叶数、蕾铃数变少,进而影响棉花产量。伏蚜分泌的蜜露还会污染籽棉,使棉花纤维含糖量高,导致棉花品质下降。3棉花蚜虫的防治3.1农艺防治3.1.1改变棉花蚜虫越冬环境。及时铲除棉田和周边杂草,对花椒、石榴、木槿、冬青、设施花卉、设施蔬菜、室内花卉等越冬寄主喷洒治蚜药剂,消灭越冬寄主上的虫卵和幼虫,减少越冬虫源,可减轻苗期蚜虫危害。3.1.2间作套种。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增加棉田生态环境的物种多样性是农艺治蚜的重要方法。采用多种作物条带种植、间种、套作,可以丰富棉蚜天敌季节性食物和栖息繁殖场所,创造天敌自然控制棉蚜的条件,有助于天敌迁移转入棉田,而且在茬作物能起屏障作用,阻隔有翅蚜的迁入。例如棉麦套种、棉花与豆类间作都可增加棉花蚜虫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另外,在棉田内或棉田周边少量种植玉米、油菜、高粱、苜蓿等诱集带,既可招引、培养天敌,又可对棉花蚜虫起到诱集作用。3.1.3水旱轮作。水旱轮作也可有效减轻棉花蚜虫的发生,例如在南方棉区可实行棉花和水稻的轮作。3.1.4选择抗虫品种。种植抗蚜品种是减少棉花蚜虫危害、降低防蚜治蚜成本的有效措施。 我国在1996年就合成了抗蚜虫基因,目前已有既抗棉铃虫又抗棉花蚜虫的品种通过审定,如中植372、泗棉3号等。3.1.5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运用肥水,适当降低氮肥用量,促进棉花生长发育健壮,使棉田长势一致、通风透光,提高棉株抵抗能力。3.1.6清洁棉田。及时清除棉田杂草,间苗、定苗、整枝打杈时要把间下的棉苗、摘除的杈梢带出田外,并杀死蚜虫,可减少棉蚜寄生物,进而减轻棉蚜危害。3.2物理防治。利用有翅蚜虫的趋黄性,田间设置诱蚜黄板或用黄皿诱蚜,可有效防治棉花蚜虫。3.3生物防治。5-6月份在麦田或油菜田捕捉瓢虫,清晨或傍晚释放至棉田,当瓢蚜比大于等于1∶150时,便能控制棉蚜危害。同时注意保护蚜茧蜂、草蛉、蜘蛛、食蚜蝇等蚜虫的重要天敌。 3.4化学防治3.4.1拌种。优良药剂或种衣剂能使棉花苗期带毒50天左右,最长的能使药效坚持70天。目前生产应用的主要防蚜种衣剂有:60%高巧拌种悬浮剂,主要成份为吡虫啉,用量为500-800毫升/100千克种子;70%锐胜可分散性种子处理剂,主要成份为噻虫嗪,用量为100-200克/千克种子;70%灭蚜松可湿性粉剂1千克,加水1.5千克,调成糊状,拌种100千克;75%甲拌磷(3911)乳油,药种比为1:100,将药液均匀喷在棉种上,拌匀后闷种6-12小时后播种;主要成份为吡虫啉的其它药剂,每100千克种子需药量为折算为 有效成份吡虫啉50-60克;3%呋喃丹颗粒剂,每1千克种子与3%呋喃丹颗粒剂1.5-2千克混拌均匀后播种,也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撒于播种沟内后覆土。3.4.2涂茎。涂茎治蚜有利于保护天敌,效果较好。40%氧化乐果乳油加聚乙烯醇及水,配比为l:0.1:4-7,苗期浓度可小些,成株期浓度可大些,配成涂茎液后用毛笔或棉签涂在棉茎的红绿交界处。3.4.3滴心。40%氧化乐果乳油150-200倍液,每667平方米用稀释后的药液1-2千克,用喷雾器在棉苗顶尖3厘米高处滴心。3.4.4喷雾。苗蚜防治指标:3片真叶前卷叶株率5%-10%,百株蚜量1200头时防治;4-8叶时卷叶率为20%-30%,百株蚜量3000头时防治。伏蚜防治指标:蕾期卷叶株率20%-30%,百株蚜量1万头时防治;花铃期百株上、中、下三叶蚜量1.3万头,中部出现零星油点株率3%以上时防治。主要药剂有:2.5%劲彪乳油,主要成份为高效氯氟氰菊酯,每667平方米用量20-60毫升,兑水均匀喷雾;35%赛丹乳油,主要成份为硫丹,稀释至1500倍液,在棉花苗期3片真叶前均匀喷雾,对防治苗蚜效果较好;敌杀死25克/升乳油,主要成份为溴氧菊脂,在若蚜始盛期使用40-50毫升/667平方米;其它药剂如20%灭多威乳油1500倍液、44%丙溴磷乳油1500倍液、40%灭抗铃乳油1200倍液、43%辛·氟氯氰乳油1500倍液、90%快灵可溶性粉剂3500倍液、20%丁硫克百威乳油6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50%保棉丰乳油1500倍液和一些吡虫啉类、啶虫咪类、氯氰菊酯类、 烯啶虫胺类农药都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为了提高防治效果,达到延长药效等目的,还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加入适当的助剂。3.4.5施药器械。棉农多采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打药,并且惜水不惜药,造成药剂浪费还提高了治蚜成本。因此,喷雾治蚜应使用用悬挂式或牵引式大型喷雾器,这种喷雾器的施药浓度低、水量大、雾化好、喷药细,能很好地发挥农药消灭害虫的作用。3.4.6轮换用药。近年来随着棉花蚜虫上升为棉花主要害虫,棉农乱施药滥用药的现象有所加重。棉田施药种类和施药次数增加以及施药用量加大,都使棉花蚜虫产生抗药性的速度加快,增加了防治难度。因此科学合理地轮换使用农药,不仅能提高防治效果,延长农药使用时间,还可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减轻环境污染,保护蚜虫天敌。3.5综合防治。棉花蚜虫的发生受自然条件、耕作模式、生态环境、气象条件等多方面影响,单一治蚜措施往往效果较差,并有许多副作用。例如,单纯的化学防治虽然效果好、效率高,但会杀死棉蚜天敌,还会使棉蚜产生抗药性并造成环境污染;而农艺防治虽然保护了生态和环境,却又达不到高效的治蚜效果,并且费工费时,提高了冶蚜成本。因此,推行棉花蚜虫综合防治技术,将农艺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有机结合,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项防治技术的优势,方能有效控制棉花蚜虫危害,保障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张战奇;性别:男;出生年月:1974年2月; 民族:汉族;职称:农艺师;研究领域:棉花;Email:hbjfny@126.com;电话:130800683800311-85571178通讯地址:河北省无极县城北2公里路东极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院内;邮政编码:05246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