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玉蹀躞带的特征分析及其文化探源

辽代玉蹀躞带的特征分析及其文化探源

ID:17851110

大小:40.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9-07

辽代玉蹀躞带的特征分析及其文化探源_第1页
辽代玉蹀躞带的特征分析及其文化探源_第2页
辽代玉蹀躞带的特征分析及其文化探源_第3页
辽代玉蹀躞带的特征分析及其文化探源_第4页
辽代玉蹀躞带的特征分析及其文化探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辽代玉蹀躞带的特征分析及其文化探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辽代玉蹀躞带的特征分析及其文化探源  摘要:辽代玉蹀躞带是辽代重要的礼仪器,是契丹民族与其他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互动的重要见证物。本文通过对辽代玉蹀躞带进行系统地考察和分析,发现它们在形式上可分为单带扣?单铊尾型和双带扣?双铊尾型两类。前者以蹀躞?上具有“山”字形古眼、蹀躞上坠饰倒悬葫芦形带饰或曲柄形饰以及带?可能存在偏角团形?或倒“凸”字形?为特征,在文化渊源上主要受到突厥文化、回鹘文化的影响。后者以具有前后两组玉带为特征,其主要受到中原汉族带饰文化的影响。本文中关于辽代玉蹀躞带中存在悬坠曲柄形饰、饰倒“

2、凸”字形?以及还具有双带扣?双铊尾型式的特征分析在过去的研究中少为述及,可作为新的依据,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辽代玉蹀躞带的特征和更深刻地理解辽代社会契丹文化的特色及其多元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辽代;玉蹀躞带;特征;多元文化;探源  中图分类号:K8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013-06  一、引言  玉带是辽代重要的礼仪器,在辽代玉器中是尤其重要的一类。它们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礼仪之制在契丹文化中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也见证了契丹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间

3、的相互交融,为我们理解契丹文化的多元文化内涵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帮助。  辽代由于在政治上“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1],官员所用腰带也因官之南北不同,而有明显区别,大体可以根据有无蹀躞分为蹀躞(腰)带和无蹀躞(腰)带。蹀躞是指腰带上垂下来的带子,古代游牧民族常用这种带子把物品系在腰带之上。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明确指出蹀躞是胡服的特征之一:“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靴,有蹀躞带,皆胡服也……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以佩带弓剑、??、算囊、刀砺之类。”[2]垂有蹀躞的腰带

4、即为蹀躞带。过往研究已有述及,重要的研究包括:李逸友在《辽代带式考实:从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出土的腰带谈起》着重论述了辽代各种腰带的形制,认为辽代带式可分为有蹀躞的契丹服腰带和无蹀躞的汉服腰带[3]。孙机在《近年内蒙古出土的突厥与突厥式金银器》中指出内蒙古出土的辽代金银蹀躞带?明显受到突厥带具的影响[4]。冯恩学在《蹀躞带:契丹文化中的突厥因素》一文中对辽代蹀躞带和突厥蹀躞带的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辽代蹀躞带的带?形式可以在突厥文化中找到源头,其在结构上继承了突厥带的形式,但在纹饰上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

5、格[5]。滕亚秋在《契丹带饰研究:以蹀躞带为中心》的硕士论文中指出,蹀躞带作为契丹带饰当中独具特色的物质载体,不但具有实用功能,更兼具有象征性意义,通过研究其带饰制度,有助于我们了解契丹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丧葬制度、风俗习惯及其多元的文化内涵[6]。另外,针对辽代的玉带,许晓东在《辽代玉器研究》一书中根据辽代玉带是否存在古眼以及玉?的形制进行了型、式归纳和分析[7];于宝东在《辽金元玉器研究》一书中对辽代玉带引入“标准器”概念,指出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玉?丝?蹀躞带属于辽代玉蹀躞带中的标准器[8]。  可

6、以说,辽代的玉蹀躞带正是游牧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族的玉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本文尝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辽代出土的玉蹀躞带进行更为系统和全面的考察,包括关注个别少有述及的玉带类型,分析辽代玉带的形制特点,更加侧重探讨辽代玉带所显示的契丹文化渊源和内涵,以揭示汉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对契丹文化的推动作用。  二、辽代遗址中出土的玉蹀躞带  辽代自太祖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07年建国起,至天祚帝耶律延禧于公元1125年亡辽止,共历9帝,达210余年。根据辽代考古学发现和墓葬形制与随葬品特点及组合变化,可将辽代分为早、中、

7、晚三期:(1)早期,太祖至景宗时期(公元907~983年);中期,圣宗、兴宗时期(公元983-1055年);晚期,道宗、天祚帝时期(1055~1125)[9]。从考古出土情况看,由辽代遗址出土的玉蹀躞带共见8处墓葬、2处窖藏遗址,共计10例(图1),早、中、晚时期都有;出土地点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东部和辽宁西部的地区,亦即以辽代上京道临潢府和东京道辽阳府为中心的大片区域。  1.耶律羽之墓,位于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辽代早期墓葬(辽太宗年间,公元942年),出土白玉质团形?2件,带?上有长方形古眼,无纹饰[10

8、]。  2.海力板辽墓,位于辽宁阜新,辽代早期墓葬,出土乳白色玛瑙质长方形?2件、偏角团形?2件、团形?1件、圭形铊尾1件,带?上无纹饰,有山字形古眼,墓中还出土了鎏金铜质的带扣1件、带箍1件和倒悬葫芦形带饰2件[11]。  3.陈国公主墓,位于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辽代中期墓葬(圣宗年间,公元1008年),出土玉蹀躞带1副,包括:长方形?11件、桃形?2件、圭形铊尾1件,带?无纹饰,长方形?上有长方形古眼,蹀躞小带计11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