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循环复合物 PPT课件

免疫循环复合物 PPT课件

ID:17861671

大小:175.13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09-07

免疫循环复合物 PPT课件_第1页
免疫循环复合物 PPT课件_第2页
免疫循环复合物 PPT课件_第3页
免疫循环复合物 PPT课件_第4页
免疫循环复合物 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免疫循环复合物 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循环免疫复合物概念及补体C1q检测临床意义李玉栋概念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是一类在抗原量稍过剩时在血液中,形成中等大小的可溶性IC(免疫复合物),它既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又不能通过肾小球滤孔排出、可较长时间游离于血液和其他体液中,当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时,此类IC可随血流沉积在某些部位的毛细血管壁或嵌合在肾小球基底膜上,激活补体导致ICD(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发生。临床意义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对于判定疾病的活动性、治疗效果、预后以及探讨发病原因有重要意义。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全身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膜

2、增殖性肾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传染病(如慢性乙型肝炎、麻风、登革热、疟疾等)以及肿瘤患者,血清中都可能检出循环免疫复合物。目前已经明确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部分肾小球肾炎和血管炎等疾病为免疫复合物病,CIC检测对这些疾病仍是一种辅助诊断指标,对判断疾病活动和治疗效果也有一定意义。在发现紫癜、关节痛、蛋白尿、血管炎和浆膜炎等情况时,可考虑免疫复合物病的可能性,进行CIC和组织沉积IC的检测。另外,患有恶性肿瘤时CIC检出率也增高,但不出现Ⅲ型变态反应的损伤症状,称之为临床隐匿的IC病,然而这种状态常与肿瘤的病情

3、和预后相关。免疫复合物病循环免疫复合物是体内抗原和抗体反应形成的,多数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只有少数情况下免疫复合物沉淀下来,引起组织损伤,造成疾病.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抗原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按此类不同,可将CIC疾病分类如下:(1)与内源性抗原有关者:①IgG抗原: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冷球蛋白病、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性紫癜。②核抗原:系统性红斑狼疮。③特发的细胞抗原: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2)与外源性抗原有关者:①医源性抗原:血清病、药物变态反应。②环境中抗原:吸入性抗原(外源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摄入性抗原(疱疹样皮炎)。

4、③传染性生物性抗原:A.病毒性抗原:肝炎、登革出血热。B.细菌性抗原: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麻风。C.原虫性抗原:疟疾、锥虫病。D.蠕虫性抗原:血吸虫病、盘尾丝虫病。(3)抗原性质不明者:慢性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伴有或不伴有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性脉管炎。全身免疫复合物病1.血清病:通常在初次接受大剂量抗毒素(马血清)1~2周后,出现发热、皮疹、关节肿痛,全身淋巴结肿大、荨麻疹等症状。主要是体内马血清尚未清除就产生了相应抗体,两者结合形成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所致。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停用抗毒素后可自然恢复。2.链

5、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一般发生于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2~3周,由体内产生的相应抗体与链球菌可溶性抗原如M蛋白结合后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所致。其他病原体如乙肝病毒、疟原虫等感染也可引起免疫复合物型肾炎。3.慢性免疫复合物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患者体内持续存在变性DNA及抗DNA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肝脏、关节、皮肤等部位血管壁,激活补体和中性粒细胞引起的多脏器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自身变性的IgG分子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IgM类为主,临床上称

6、类风湿因子),两者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反复沉积在小关节滑膜,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4.过敏性休克样反应:见于临床上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时出现的与过敏性休克相同的临床表现。但两者发生机制不同。过敏性休克样反应无IgE参与,是由于梅毒螺旋体和钩端螺旋体被大量杀死后,其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形成大量的循环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产生大量过敏毒素,激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胺类物质,引起血管通透性增高,血压下降,导致过敏性休克。补体C1q简介补体C1q是补体系统C1的第一组成成分,是一个巨分子量糖蛋白,一个C

7、1q分子由18个多肽链成,化学组成为胶原性蛋白。C1q抗原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与血清中IgG、IgM结合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IC)激活CP(C1q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肾系膜上)引发肾小球受损。补体C1q临床意义反映血清样本中补体C1q动态浓度变化,体内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观察。补体C1q水平下降:补体C1q肾病,活动性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急性期、活动期的重要标志。营养不良性下降。补体C1q水平上升:非感染

8、性慢性炎症如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复合物性疾病缓解期。生理性升高。正常参考值范围:159mg/L----233mg/L补体C1q临床相关性1、检测补体系统激活状态,鉴别经典激活或旁路途径的激活。2、诊断补体C1q肾病,血清补体CH50、C3、C4水平正常,补体C1q水平异常。3、诊断补体系统先天性缺陷,如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