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高考语文考纲

2012年上海高考语文考纲

ID:17866380

大小:399.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9-07

2012年上海高考语文考纲_第1页
2012年上海高考语文考纲_第2页
2012年上海高考语文考纲_第3页
2012年上海高考语文考纲_第4页
2012年上海高考语文考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上海高考语文考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一、考试性质上海市语文科高考是为高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考试。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考试对象为2012年全日制高中阶段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 二、考试目标高考语文从识记与理解、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表达应用等方面测量考生能力。试题分阅读、写作两部分对学生进行测试。三、考试内容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要求,结合现行的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确定以下为考试内容。1.识记与理解       1.1识记课文中所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1.2理

2、解常用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1.3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和修辞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1.4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5理解常见的文言词法和句式。   1.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言句子。   1.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2.分析与综合   2.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2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3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2.4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   2.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3.鉴赏与评价   3.1赏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3.2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

3、风格。   3.3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4.表达应用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的应用文。 4.1审题立意   4.1.1准确把握题意。   4.1.2主旨明确,思想健康,感情真实。   4.1.3选材恰当、内容充实。   4.1.4力求有新意.4.2结构布局   4.2.1结构完整,布局合理。   4.2.2层次分明,条理清晰。4.3语言表达   4.3.1语言通顺、准确,生动、得体。   4.3.2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3.3书写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四、考试细则1.考试形式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纸两部分。考生答题必须将答案全部做在答

4、题纸上。2.试卷测量目标的比例识记与理解约16,分析与综合约28,鉴赏与评价约10%;表达应用约为46%。3.试卷结构与分值试卷分阅读和写作两部分:阅读80分,写作70分,试卷总分为150分。4.试题难易的比例试题难易的比例约为1:2:7。5.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50分钟6.题型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五、考试样题考试样题与测量目标示例:(略)阅读【例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手工是一种遗产冯骥才①在工业文明到来之前,人类用双手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无论盖房造物,还是做饭制衣,都由双手来完成。但这还不够,双手还要去实现人类对更精美事物的追求,既有物质的,也

5、有精神的。于是,从生活的智慧、技术的发明直到审美理想便都由双手来体现。由于审美进入十指,许多艺术相应而生。②在遥远的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中生活。在相对独立的地域,每一种手工制品都是那里的特产。手成了心灵最灵便的工具。故而,愈是文明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双手就是愈聪明;同时,不同民族的双手又具有各自奇特的本领和气质。③手工中智慧与技术的含量是长久以来一代代积累而成的。在漫长的的传衍过程中,不断冒出来一位又一位工匠。他们心灵手巧,聪明过人,或是在技艺上做了这样或那样的绝妙的改进和创新,或是在审美情趣上做了一些提升,得到人们的认同。这些新的技艺或审美情趣便自然而然地融进传统的手工中

6、去。精湛的民间手工全是千锤百炼的。但是,在没有专利的时代,手工中至关重要的绝技是世袭或以师徒方式单传的。如果艺人没有后嗣,技艺的传承便会中断。面对广元三星堆那些“纵目神灵”青铜面具上的方孔,我们已无法知道四千年前的古蜀人用什么利器切割开这厚厚的青铜;也无法知道他们用何种技术把坚硬的玉石切割成纸板一样的薄片,并打磨得如此细腻与光滑。大量的手工技艺生生灭灭,随其自然,这也是很多古代制品今人无法复制的缘故。④工业技术是通过档案资料保存下来的,手工智能都是口传心授,最多只是保存在几句短短的口诀里。工业技术是物质性的,手工中有许多是感性和悟性的。从文明的传承看,这种手工的文明是记忆性的,是一种弥足

7、珍贵的文化遗产。⑤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遗产,是因为当代人类正在进行一次文明的转型。农耕文明属于手工的时代,工业文明属于机器的时代。由于机器的能力与效率远比手工高出千倍万倍,这一转型急剧而猛烈,所向披靡,故而抛弃手工在所不惜。然而,人们在生活中只会关心物品的本身,不会关心造物的手段——到底是机械还是手工。等我们意识到手工属于正在消失的文明时,很多手工已经濒危或者干脆无影无踪了。⑥如今,市场开始青睐手工制作的陶艺、锻打的铁艺和种种编织的手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