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科学设计探究活动(201311)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科学设计探究活动(201311)

ID:17882171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8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科学设计探究活动(201311)_第1页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科学设计探究活动(201311)_第2页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科学设计探究活动(201311)_第3页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科学设计探究活动(201311)_第4页
资源描述: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科学设计探究活动(20131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科学设计探究活动【内涵解析】情景性学习理论主张,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学习效果应在情景中评估。抛锚式情景性教学是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利用以逼真情节作为“锚”,为教与学提供一个可以依靠的宏观情景。围绕“锚”组织教学,并不是排斥学生的亲自实践。抛锚式教学的目标是鼓励学生自我生成的学习。围绕“锚”组织教学再逐步过渡到学生的“亲自实践”的问题解决的优点:第一,对于

2、教师来说,围绕“锚”组织教学比寻求所有的资源以完成任务要更易于掌握;第二,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首先围绕某个“锚”进行学习有助于他们作好完成任务的准备;第三,“锚”提供了一个共享的知识背景,这有助于学习者和其他成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和积极地参与;第四,“锚”提供了学习者自我敏感的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保证他们尽可能地从教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理解。【研究阐释】章鼎儿老师曾说过:“一堂结束时,学生有很多问题,这不是坏事,说明他在思考,带着旧问题进来,带着新问题出去,这就是学习的过程。”真正的科学探究,应该是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活动中思考。一个真实的情境,是学生开展探究的基石,

3、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参与的热情,而且能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让学生在情境中分工合作,动手实践,思考交流,分析讨论,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托而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人如果有做事情的兴趣,即使你不督促他,也会激起他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自然而然他就会去探究。如果所设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他就会有探寻答案的好奇心,这样问题情景的创设就是有效的。本文以《地球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为例,尝试通过如何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来设计促进学生开展长时间自主探究活动进行解

4、释,目的是为让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更加真实有效。【实践案例】《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第二课。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单元中结构来看,本课是研究地球表面变化的第一课,地球内部运动是造成地形变化的主要原因,剧烈的主要表现为火山和地震。两者具有很强的震撼力,但这两种自然现象生活中很难见到,它们的巨大作用力学生无法亲自感受。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通过问题情境,设计各种自主探究活动,引发学生对于本单元大概念的思考。教学片段(一):师:你们见过火山吗?生1:没见过。生2:见过,

5、在电视上。播放视频:火山喷发时岩浆喷涌。师:火山爆发时灼热的岩浆喷发,人无法近距离观察,我们有办法亲自感受火山爆发的情境吗?出示火山模拟装置:塑料瓶中的红水通过软管连接到沙盘地下。师:怎样才能让火山喷发?生:用力挤塑料瓶。师演示:(1)老师一个人的力量(先用双手用力挤,然后整个人站到瓶子上)无法让岩浆喷发出来;(2)请班里个子最高大的男生上台与老师一同站到瓶子上,还是没有看到岩浆喷出来。师:这个现象你看懂了什么?你能解释一下吗?生1:岩浆受到的压力很大,但还是无法冲出地面。生2:压力不够大。生3:土太厚了。师:没错,岩浆虽然受到了高温高压,但并不是任何地方都会形成火

6、山的。请你思考一下,如果火山爆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生1:沙盘上戳个洞。生2:地面裂开来,出现缝隙。师:所以火山爆发时一定会伴有地震。案例分析:如果让学生看了视频就直接说火山爆发的条件,会因为没有火山离我们生活实在太遥远,没有任何感性认识,只能把课外书的介绍搬出来,或者干脆无语。通过火山模拟装置,设计一个有趣的情境,在好像玩得过程中让大家体会到岩浆受到的高压,理解了火山为什么不是每个地方都会有的原因,进一步明白了火山和地震的联系,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做好了铺垫。教学片段(二):师:你觉得地震时地面会怎么振动?生1:左右会摇晃。生2:上下颠,房子会倒。师:会上下左右乱振

7、一起吗?生:可能会吧。出示资料:三种地震波(纵波、横波、面波)的主要特点。师:大家好像都没有见过地震,课堂上我们能有办法感受地震吗?你们想试一试吗?出示:地震模拟装置(上下两个托盘,两者之间四角用弹簧连接)。介绍使用方法。分组活动:把各种地形沙盘(上节课学生自己制作的),放到模拟装置上,依次模拟三种地震波,观察记录对地形的影响。交流:做相同地形的小组交流地震后地形情况。全班汇报:每种地震波对各种地形的影响情况。师:能概括地震波对各种地形有什么影响吗?生:我们发现有规律,每种地震波对地形的破坏作用是不同的,纵波和横波对地形的破坏小,面波对地形的破坏大。师:科学家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