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华简保训释文

读清华简保训释文

ID:17919036

大小:146.6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9

读清华简保训释文_第1页
读清华简保训释文_第2页
读清华简保训释文_第3页
读清华简保训释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读清华简保训释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文物报/2009年/8月/21日/第007版考古读清华简《保训》释文李零北京大学我在《中国文物报》2009年5月20日刊载的《说清华楚简(保训)篇中的“中”字》一文中已经谈过我对这篇简文的初步印象。当时,只是根据李学勤先生和赵平安先生在《光明日报》2009年4月13日发表的初步介绍,简文释文尚未发表。这是我读清华简《保训》篇释文的笔记。阅读分两遍:(1)2009年6月15日在清华大学近春园参加《保训》简座谈会,在会上,对着屏幕上的照片,读过《保训》简的释文。我在会上听取了与会学者的意见,也发表过一点不成熟的意见。这是第一遍读。(2)2009年7月10日,我在刚刚收到的《文物》

2、2009年6期上看到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与保护中心发表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保训)释文》(73-75页);李学勤先生发表的《论清华简(保训)的几个问题》(76-78页)。这是第二遍读。我发现,《文物》上的释文还是在近春园看到的释文,没有根据与会学者的意见作任何修改。这里把我粗读的印象讲一下,供大家讨论。一、释读中的问题●简1“瘳”,“瘵”之误(李守奎先生在会上已指出),应读“愈”。“念”,简文两用“念”字(另一例在简3),皆忧思之义。“恐”,简文四用“恐”字(另三例在简2、3、4),皆含有忧惧、敬慎的口气。“保”,不读“宝”。简3的“保”字也不读“保”。“保训”,后世文献有这个词,

3、是指对东宫太子的教训。如《后汉书·班彪传》、《晋书·阎缵传》提到“保训东宫”,《晋书·潘尼传》、《金史·吴僧哥传》提到“保训皇太子”,都是这么讲。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班彪讲“保训”,是讲汉代的“保训”,但他援引的典故却是周公等顾命大臣保佑成王,传贻武王之谋于后世子孙的故事。简文“保训”,和传世文献比,含义更宽泛,说明这个词并不限于师保之训,也可指父王之训。“保”,本义是养护小孩,字形像人抱子,古人训养、训安、训守、训持、训护、训佑,皆从此义生。《尚书》常用“保”字,也来自这种含义。如《康诰》说“若保赤子”,就是强调要像保护孩子一样保护人民。《尚书》,“保”字多见,往往和受命有关。

4、受命而保,保什么?保的是上天和先王所授之命。王位、土地、民人、美德,都在所保之列。如《召诰》“保受王威命明德”,《洛诰》“诞保文武受民”、“承保乃祖受命民”,就是这些代代相传的东西。简文两言“受大命”(简9、11)。这里的“保”也和受命有关。“自”,下字隶定有误,应作“演=”,是“演水”二字的合文,与“溃”、“”等字无关(会上,我跟坐在对面的李学勤先生说,此字右下脚似有笔划,不是口,就是重文号或合文号)。此水相当哪条水,还要研究,大概离岐周之地在两天以上的路程。●简2残缺的上半支简,从简1看,约可容12字,从简3和其他简看,约可容11字,简1“日之多”三字抄写过密,不能反映一般情

5、况,这里还是以容11字更合适,释文作12字,恐怕多了一点。简1上文有“自某”,下文当有“至于某”,缺文估计是作“爽,至于口。武王口口口口。王”。“至于”下是到达的地点。自某至某,缺主语,主语应在下文。这段话的意思大概是说:戊子日,文王病甚,第二天,武王从外地赶回,从演水到达某地,却没来得及见最后一面。第1页共4页●简3“前”,下字是“人”,不是“弋”(李守奎先生在会上指出),不能读“代”。这个“人”字,左边的一笔是弯勾,和常见的“人”字有点不一样,但对比简4“小人”的“人”,这个字确为“人”字(我在会上指出)。“保”,不读“宝”,这里指前人的“保训”。“嗣”,《说文解字·言部》有

6、此字,训共、训澉(大言之义),似非这里所当之义。整理者有读“童”和读“诵”两说。案:此字与下文“书”字相对,似乎是指当面宣读的文王遗训,读“诵”好一点。●简4“泾”,从字形看,乃“淫”字,不是“泾”字,简11的“泾”也是“淫”之误(我在会上指出)。这里的“淫”是淫逸之淫,指耽于吃喝玩乐、安逸享受。《尚书·无逸》记周公告诫成王,有所谓“无淫于观(观赏)、于逸(安逸)、于游(游乐)、于田(田猎)”,就是讲戒淫逸。“旧”,简文两见(另一例见简10),皆应读“久”(会上已有很多学者指出)。《尚书·无逸》的“时旧劳于外”和“旧为小人”,两个“旧”字也是读为“久”。“茅”,释“茅”不误,读“

7、丘”可疑。“鬲茅”,可能是“历丘之茅”的缩语(李守奎先生在会上指出)。“恐救中自诣”,读“恐求中自稽”。“自诣”当连“救中”读。“求中”,即《周礼·地官·大司徒》所说“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的“求地中”。郑玄注:“故书求为救,杜子春云:当为求。”知原本正作“救地中”。什么叫“地中”?可参看《周礼·地官·大司徒》、孙诒让《周礼正义》卷十七和《周髀算经》。求地中,测日影,授民以时,定土地之高下远近,对统治者很重要。“自稽”,是以“地中”作标准,考求一切。《管子·白心》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