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保训》载舜事简文再读

清华简《保训》载舜事简文再读

ID:25720937

大小:5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2

清华简《保训》载舜事简文再读_第1页
清华简《保训》载舜事简文再读_第2页
清华简《保训》载舜事简文再读_第3页
清华简《保训》载舜事简文再读_第4页
清华简《保训》载舜事简文再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华简《保训》载舜事简文再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3182清華簡《保訓》載舜事簡文再讀(首發)王寧棗莊廣播電視台清華簡《保訓》裡的“中”一直是學界討論的話題,至今也沒有很確切的結果。[1]關於《保訓》之“中”的諸家說,參趙昕:《清華簡〈保訓〉“中”字集釋》,《文化研究》2013年第1期。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對文中所記舜和上甲微兩則故事的解讀有些問題,直接影響到了對“中”的理解,所以感覺仍有繼續解讀的必要。《保訓》一文的諸家解釋,主要見於兩種《集釋》,一是

2、林志鵬先生的《清華簡〈保訓〉集釋》,[2]林志鵬:《清華簡〈保訓〉集釋》,簡帛網2010-10-08.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18二是胡凱、陳民鎮兩位先生的《清華簡〈保訓〉集釋》,[3]胡凱、陳民鎮:《清華簡〈保訓〉集釋》,復旦網2011/9/19.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654本文即參考兩種《集釋》所引諸家說,談談對《保訓》所載舜事簡文的一些解釋。先將釋文根據整理者和諸家說,參以己意斷讀如下(釋文主用寬式):昔舜舊(久)作小人,

3、親耕于鬲茅,恐救中自詣,氒志不諱(違)于庶萬眚(姓)之多欲,氒又(有)收稿日期:2017年12月1日發佈日期:2017年12月1日頁碼:10/10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3182施於上下遠埶(邇)。乃易立(位)埶(邇)詣,測侌(陰)陽之勿(物),咸川(順)不逆。舜既得中,言不易實㝸(變)名,身茲備(服)惟允,翼翼不解(懈),甬(用)作三降之德。帝堯嘉之,甬(用)受氒緒。(簡4-簡7)[4]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清華大

4、學藏戰國竹簡(壹)》下冊,中西書局2010年,143頁。恐救中自詣:諸家多于“中”下斷讀,“恐”字或讀“恭”、“工”,恐均非是,當從整理者依字讀,上文多見“恐”字,均用本義是其證。“救”整理者讀“求”,李均明先生認為“‘救中’之‘救’指中斷、失去,《說文》:‘救,止也。’”按讀“求”或依字讀均可通,讀“求”是尋求義,讀“救”訓止,是停止追隨原來的“中”,意同放棄。“自詣”之“詣”,整理者讀“稽”,諸家多從,然恐非。兩漢典籍中,“自詣”一詞多不勝舉,如:《新書·屬遠》:“慮非假貸自詣。”《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伍被自詣吏,因告與淮南王謀反。”《

5、漢書·雋疏于薛平彭傳》:“今來自詣,此罪人也。”《後漢書·隗囂公孫述列傳》:“若束手自詣,父子相見,保無佗也。”收稿日期:2017年12月1日發佈日期:2017年12月1日頁碼:10/10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3182又曰:“今以時自詣,則家族完全”。雖然這些都是漢代的文獻,但可知“自詣”一語本是古人恒語,即自動或自願到某人處去,所以把到官府向官吏自首也稱“自詣”。關鍵是舜所“恐”的“救中自詣”是什麼意思。簡文應該是省略一個行為

6、對象,如果在“恐”後加個“民”字,作“恐民救中自詣”就會豁然明白,舜是恐怕人民放棄原來的“中”自己到他這裡來,或者尋求新的“中”到他這裡來。這裡有個前提,就是這時舜雖然還是一介農夫,但是已經美名遠播,所以許多人民自願投奔到他這裡來,這一點,古書里有明確地記載:《管子·治国》:“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參徙成國;舜非嚴刑罰,重禁令,而民歸之矣,去者必害,從者必利也。先王者,善為民除害興利,故天下之民歸之。”《呂氏春秋·貴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國,而堯授之禪位,因人之心也。”《史記·五帝本紀》:“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

7、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收稿日期:2017年12月1日發佈日期:2017年12月1日頁碼:10/10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3182上博簡二《容成氏》:“昔者舜耕於鬲丘,陶於河濱,漁於雷澤,孝養父母,以善其親,乃及邦子,堯聞之而美其行。”(簡13-14)[5]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259-260頁。這些記載很明白地告訴我們,舜在為平

8、民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很有德行的人,很多人民都去歸附他,所以他身邊聚集的人越來越多,由成聚、成邑到成都、成國,在這種情況下,舜就成了這些人的首領。讓舜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