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标本评估、

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标本评估、

ID:17971554

大小:11.21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8-09-12

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标本评估、_第1页
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标本评估、_第2页
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标本评估、_第3页
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标本评估、_第4页
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标本评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标本评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标本评估、 操作方法及结果解读问题◆1、临床意义大、中等的标本各有哪些?◆2、如何留取痰标本?◆3、痰标本不及时接种使?的分离率显著下降?◆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标本检测的目的◆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病原学诊断◆指导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监测感染治疗效果诊断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标本及其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大的标本◆组织、胸腹水◆临床意义中等的标本◆肺泡灌洗液◆临床意义低的标本◆痰大量痰培养标本是我国特色美国GradyMemoria医院龙岗区第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王云峰)2013年11月-2014年11月血415460.363

2、6050.34尿299560.266970.07痰34340.0332350.30革兰染色92340.0813640.13引流液37680.03200.00咽拭子49660.04600.01便18260.013500.03体液/组织20900.022600.02脑脊液18780.021330.01其他173220.159540.09合计11602010678痰培养的诊断价值痰培养(尤其是定量或半定量培养)阳性及阴性均有临床指导价值◆痰培养的局限性◆送检率高,合格率低◆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繁多,而能够在常规培养基(血平板

3、、麦康凯和巧克力平板)上生长的仅为部分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易受上呼吸道正常菌群污染,难以判断定植或是感染◆结果判读标准不统一痰培养检测程序及存在问题1.标本送检指征◆咳嗽、咳痰◆咯血包括泡沫血痰、鲜血和痰中带血等◆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或哮喘,常伴有胸痛◆发热伴白细胞增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或CRP明显增高◆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有感染可能非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特征性指征送检指征是否合适?◆现行的痰标本采集指征可能让临床医师难以理解,送检较多的不合格的标本◆细菌感染的指征:脓性痰◆送检指征应强调:◆咳大量脓性痰◆有肺部渗出性病变的影像学改变,合

4、并有咳嗽、咳痰等ReinhardMarre.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15.2007非脓性痰不进行培养ReinhardMarre.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15.20072.标本采集方法◆晨痰是最佳标本◆使用漱口、清水刷牙(不是用牙膏)◆用力深咳,咳出胸部痰液,直接将痰吐入无菌容器,不要在口腔中停留晨痰是不是最佳标本?◆痰液在上呼吸道停留的时间长,受污染的机会多。◆痰液留取后不能及时送检,降低了苛氧菌的分离率。◆应该强调:◆及时送检◆晨痰如果在两小时之内不能送检或接种应考

5、虑送随机痰◆用力深咳,咳出胸部痰液,直接将痰吐入无菌容器,不要在口腔中停留JohnG.Bartlett.DiagnosticTestsforAgentsof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dCID2011:52(Suppl4)dS297标本不能及时接种使肺炎链球菌的分离率显著下降3.标本前处理◆前处理方法–洗痰漂洗滤过冲洗–冰冻裂解◆现已基本不用费时生物安全(潜在分枝杆菌感染)现在以细胞学筛选代替洗痰分类细胞数/低倍镜标本判别白细胞鳞状上皮细胞A>25<10合格可用于细菌培养B>2510~25尚合格可用于

6、细菌培养C<10>25不合格建议重送标本简单的标准:>10个鳞状上皮细胞为不合格抗酸染色标本、军团菌培养标本、诱导痰标本及来自囊性纤维化患者标本不需要做细胞筛选革兰染色评估呼吸道标本是否合格鳞状上皮细胞>10/LPF——拒收!弹性纤维,中性粒细胞多,鳞状上皮细胞少,有代表性的好标本培养前细胞学筛选可行性?◆费时、2h内不能完成,延误接种时间◆不能保证涂片和培养挑取标本的部位相同◆痰涂片对结果判读非常重要,不可省略◆建议涂片和培养同时进行◆标本验收用肉眼判断代替细胞学筛选标本性状标本合格率比较肉眼性状送检数合格率白色泡沫410%

7、粘液性20635%黏液脓性9244.6%脓性11889.8%痰液消化有没有必要?◆延长标本处理时间◆影响苛氧菌的生长◆痰液稀释影响半定量结果◆建议:◆自动化接种按要求进行消化◆手工接种无需对痰液进行消化,可以使用棉签旋转挑取痰液脓性部分,涂布平板第一区,再在玻片上滚动涂片培养时间◆培养24h和48h分别观察一次◆仅培养24h是不够的(苛氧菌生长不良,溶血未出现)如何进行培养结果判读?◆根据痰涂片、细菌种类、生长量综合判断必须结合痰涂片对培养结果进行判读不同的细菌判读标准不同检测和报告方式病原菌特殊细菌一旦发现,必须报告1、化脓

8、链球菌2、B群β-溶血链球菌(儿童)3、博德特菌属,特别是支气管博德特菌4、奴卡菌5、新型隐球菌6、淋病奈瑟菌7、弗朗西斯吐拉菌(高致病菌)8、鼠疫耶尔森菌(高致病菌)9、炭疽芽孢杆菌(高致病菌)10、霉菌(丝状真菌?),应排除污染痰标本培养结果判读检测和报告方式病原菌有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