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风韵之漯河简介

河南风韵之漯河简介

ID:17983539

大小:4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2

河南风韵之漯河简介_第1页
河南风韵之漯河简介_第2页
河南风韵之漯河简介_第3页
河南风韵之漯河简介_第4页
河南风韵之漯河简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风韵之漯河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河南风韵之漯河简介漯河(LuoHe)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带,沙河与澧河在此交汇,“沙澧”二字成为漯河的代名词。漯河是河南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是京广铁路上的重要城市,处于许昌和驻马店之间。北距省会郑州140公里。西78公里是平顶山市。南66公里是驻马店市,东55公里是周口市,现已评为“中国品牌城市”,而且是中西部首个、全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编辑本段二、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贾湖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契刻符号、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将中国文字史向前

2、推进了4000多年,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贾湖遗址的酿酒工艺、将中国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  商周时期,漯河小镇就逐渐形成,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属召陵县管辖。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雒城。《宋书-州郡志》记载:“景平元年(公元423年)魏师南伐,破许昌城,颍川郡治召陵,称南颍川郡。”颍川郡治,原在阳翟(今禹州),后迁许昌。北朝魏军攻占许昌城后,南朝宋所属的颍川郡治便设在召陵县的奇雒城,领召陵、曲阳、临颍三县,称南颍川郡。北朝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撰著《水经注

3、》卷二十一汝水篇中写道:“汝水又东南,经奇雒城西北,今南颍川郡治也,隐水出焉,世谓之大隐水。”在《水经注》卷二十二颍水篇记载:“颍水又东南,汝水支津注之,水上承汝水别渎于奇雒城三十里,世人谓之大隐水也。东南径召陵县故城南。”郦道元曾实地考察了这些水道,其注准确可信。  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漯河召陵,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文宗字祖”。  隋朝,把汉代以来的行政区划由州、郡、县三级,改为州、郡两级,南颍川郡遂被取消。隋炀帝大业年间,将召陵县并入郾城县,奇雒城改名殷城,因

4、它紧傍隐水,隐水又名殷水,城随水名。《资治通鉴》记载:“唐代平淮蔡吴元济叛乱,曾运杨子院(今江苏义征县南)米,自淮阴溯淮入颍,自项城入殷,输于郾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三月,唐军与淮蔡军“夹殷水而军,诸军相顾望,无敢涉殷水者。”南宋时,为防洪水及土匪侵害,在殷城周围修筑了寨墙,因隐、澧水在此交汇,寨取名源汇,镇取名上口(又名新寨镇),与东边的下口(今周口)镇遥望相呼应。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上旬,岳飞率一支轻骑驻守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士,大破金军“铁浮图”和“拐子马”,史

5、称“郾城大捷”。七月中旬,金兀术又率兵十二万进逼临颍,岳飞督军迎战。部将杨再兴率三百轻骑为前哨,至小商河,突遇金军大队,陷入重围。经浴血奋战,斩敌千余人。终因寡众悬殊,再兴及所部皆战死。葬于河岸南小商桥。岳飞乘胜进军朱仙镇,大败金兀术的十万大军。此役收复颍昌、蔡、陈、郑、郾城、朱仙镇,消灭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军心动摇,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元代,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郾城县记》记述:“沙澧二河在镇西北汇流,形似螺,因此名湾为螺,地以湾名。”《中国地名大辞典》曰:“螺湾

6、河,在河南省郾城县东,名螺湾渡。”《清一统志》曰:“澧河自县东南螺湾渡北流合沙河,今京汉铁路经之。”由于这里双河汇流,舟楫便利,东通于海,西达于山,南北陆路畅达,故商旅群集,百货荟萃。楚汉、冀鲁、山陕商贾,云集于此,进行物资交流。明永乐年间,郾城知县王季立,曾作《螺湾买棹》诗咏之曰:“沙河东流碧,螺湾汇双河。舟行此焉薄,估客南来多。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木棉茧如雪,收入云间梭。”由此可见其繁华之一斑。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forth

7、equalityofreviewsandreview.Article26threview(a)theCCRAcompliance,whethercopiesofchecks;(B)whetherdoubleinvestigation;(C)submissionofprogramcompliance,investigationorexaminationofwhetherviewsareclear;(D)theborrower,guarantorloans。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因名称字多,为便于

8、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随着漯河经济的发展,牛行街牲畜贸易市场的扩大,以及漯河车站的升级,漯河知名度愈来愈高,漯河已为世人所公认。在这种情况下,1958年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承认“漯”字的第二读音。《新华字典》、《辞源》、《辞海》等权威字书,也先后相继认可。《现代汉语词典》注:漯,漯河,市名,在河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