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应用护理

机械通气应用护理

ID:1800185

大小:3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1-13

机械通气应用护理_第1页
机械通气应用护理_第2页
机械通气应用护理_第3页
机械通气应用护理_第4页
机械通气应用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机械通气应用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机械通气应用护理一、目的1、维护适当的通气量,使肺泡通气量满足机体需要。2、改善气体交换功能,维持有效气体交换。3、减少呼吸肌的做功。4、肺内雾化吸入治疗。5、严重创伤情况下呼吸衰竭治疗。二、常用方式1、控制通气(CMV)适用于麻醉及自主呼吸消失的患者。2、辅助通气(AMV)有一定自主呼吸的条件下应用。3、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适用于长时间机械通气呼吸机撤离和自主呼吸恢复但不稳定,尤其夜间工作人员少时,作为预防通气不足的应用。4、辅助/控制通气(A/C)是以辅助为主、控制为辅的通气模式,A/C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通气支持方式之一。5、呼气未正压(PEEP)适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及用一般通气模式不能纠正的低氧血症患者。6、持续气道正压(CPAP)在患者自主呼吸状态下,适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轻症或恢复期ARDS,脱离呼吸机前使用。7、压力支持通气(PSV)适用于小儿、肺水肿、ARSD患者,可以减轻对呼吸系统影响,减少气压伤的发生。三、呼吸机基本参数调节1、呼吸频率成人为10~20次/分钟,儿童高于成人。2、潮气量一般为7~1Lml/kg儿童高于成人。3、吸/呼比值(I/E)一般为1:1:5~2.0,预调I:E应综合考虑通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自主呼吸的影响。134、吸入氧分数(FiO2)正常为0.4~0.6,长时间用呼吸机者为0.4~0.5最佳;0.6以

3、上适宜短时间应用。5、灵敏度或称触发水平,一般成人为-3~-1cmH2O以上,小儿0.5cmH2O以上。四、护理1、向清醒患者做好解释,使用配合,对患儿应约束四肢,必要时应用镇静剂,防止导管脱出。2、妥善固定气管或套管,严防脱出移位,一旦出现应立即重建人工气道,并同时面罩加压给氧或口对口人工呼吸,保证氧供。3、接呼吸机后应立即观察呼吸机的供氧情况:(1)胸廓起伏是否对称。(2)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对称。(3)观察指甲未梢是否转红润。(4)血氧饱和度是否逐渐上升。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肺部听诊有痰鸣音时应及时吸痰,吸痰前给予纯氧2分钟,翻身叩背,对痰液粘稠者,气道内注

4、入5~1ml生理盐水,以冲洗气道。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心律失常、严重缺氧等情况,协助医生处理。5、注意气源、电源有无异常情况,如气源、电源突然中断,应立即将呼吸机管道与患者分离,用呼吸气囊控制呼吸,以免窒息。6、根据不同的呼吸模式选择合适的参数值,动脉血气结果是监测呼吸机疗效的重要指标。7、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呼吸机管道定时更换,使用完毕彻底消毒后备用。8、呼吸机管道内冷凝水集聚、摆动引起患者不适,需及时倾倒处理。9、观察有无并发症,如通气过度通气不足、循环功能障碍、气道损伤、呼吸道感染、呼吸机肺等。10、脱机训练应安排在白天人多时,由专人负责,脱机后30分钟复查血气。呼吸机依赖

5、者白天间断脱机,夜间进行机械勇气,保证患者休息。逐渐延长脱机时间,直至完全脱机。11、撤机指标。13(1)一般情况稳定,神志恢复,原发病已达到有效控制。(2)呼吸次数<35次/分,自主呼吸潮气量>400ml。(3)血气分析PaO2>60mmHg,PaCO<50mmHg,PH值基本正常。(4)肺功能肺活量达10~15ml/kg以上,最大吸气压>20cmH2O。13循环监护一、直接动脉压监测1、严防动脉内血栓形成。(1)以肝素液持续冲洗侧压管道。(2)管道内如有血块堵塞时应予以回抽,切勿将血块推入,以防动脉栓塞发生。(3)动脉内置管时间不宜过久,视患者循环功能稳定后即可拔除。(4)防止管道

6、漏液,各接头应连接紧密,压力袋内肝素液及时更换,三通管道保持通畅。2、保持测压管道畅通。(1)妥善固定导管针、延长管,防止受压、扭曲。(2)使用中的三通管开关保持在正确的方向。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1)穿刺部位每日更换敷料一次,并用无菌透明膜覆盖,防止污染。(2)从测压管内抽血化验时,导管接头处应严密消毒。4、防止气栓发生,在调试零点、取血等操作过程中防止气体进入桡动脉内造成栓塞。5、防止穿刺针及测压管脱落、应妥善固定。当患者躁动时,应防止自行滑脱。6、并发症监护。(1)远端肢体缺血:密切观察指、趾端的皮肤颜色及温度,如苍白、发凉及疼痛等异常,应立即予以拔除,固定置管肢体时勿行环

7、形包扎或包扎过紧。(2)局部出血、血肿:拔管后应压迫止血,压迫止血时间在5分钟以上,并用宽胶布加压覆盖,必要时局部用绷带加压包扎。(3)感染:监测体温每4小时1次,每日查血象,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及时寻找感染源,必要时取创面物培养或血培养明确诊断,置管时间一般不超过7日。二、中心静脉压监测(CVP)1、测压管道畅通,防止回血堵塞或管道扭曲、受压等。132、CVP测量的间隔时间视病情而定,直至平稳。3、改变体位测压前应重新调试零点,与右心房同一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