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ID:18057764

大小:20.7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13

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_第1页
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_第2页
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_第3页
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_第4页
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篇一:宏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论文  目录  一、导论·················································  二、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  (一)微观审慎监管··································(二)宏观审慎监管··································  三、宏观审慎监管的原因及必要性···········  四、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框架··················  (一)立即纠正措施······

2、·································  (二)货币政策行为·······································  五、如何进行宏观监管·······························  (一)国际社会采取宏观监管措施的进展····················  (二)我国宏观监管的改进措施·····························  六、结语···················································  宏观审慎监管  长期以来银行监管的目的是保护存款

3、人的合法利益,银行监管者关注的重点是确保每一家银行机构的稳健运行。为此,银行监管者设计出了一系列监管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率、大额风险暴露、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等,通过跟踪这些监管指标的发展变化发现每家银行机构存在的风险,并通过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等方式促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的建设。这种只针对单个银行机构的稳健性进行的监管被称为“微观审慎监管”。但近年来世界各地金融危机不断发生,即使单个金融机构本身是稳健的,仍然不能保证银行体系甚至金融体系稳定的自动实现。为此,许多金融监管当局已经或者正在尝试从金融体系整体而不是从单一金融机构的角度进行监管,这种新的监管思路就被称为“宏观审慎监

4、管”。宏观审慎监管,监管部门需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经济活动相关联的角度,从宏观角度评估进入那个系统风险,并作出整体的制度设计。因此微观监管与宏观监管必须相辅相成,无论缺少哪一个都难以保证金融系统的稳定。  那么为什么要宏观监管呢?首先看一个案例:XX年,在全球的经济一片欣欣向荣时,一场来势迅猛的金融危机迅速的将经济由高峰拉下。这场金融危机是在世界经济处于低通胀、低利率、流动性充足的情况下发生的,人们对此进行了剖析,由此得出:现行的微观审慎监管还不足以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金融体系的安全需要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并驾护航。本轮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意识到,只关注

5、单个金融机构或行业的安全已不能从全局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微观审慎监管对由系统性风险引起的金融危机束手无策。一方面,微观审慎的监管体制增加了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微观审慎监管强调银行风险资本的监督,资本充足率的计算依赖于风险资本计量,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在经济上行期间信贷行为的风险权重偏低,信贷扩张在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相互作用下进一步放大了经济周期的波动,导致监管产生顺周期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微观审慎忽略了“共同谬误”问题的存在,在确保单个金融机构在有效监管下稳健运营之余,没有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的叠加,也没有度量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交易来往的风险溢出,从而造成风险

6、囤积。比如,金融机构往往在经济繁荣时期加大对金融资产的购买和投资,而在经济衰退期纷纷抛售资产、信贷紧缩,加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因此,可以看出宏观监管有它的必要性。首先,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要求宏观审慎监管的存在。经济发展有一个周期,在历经繁荣之后必定会经历衰退。在经济回升阶段,利润增多,作为实际经济市场上有限理性的人们普遍对未来的预期向好。这时,消费者会提  高消费,企业会增加投资,银行则会降低信贷标准,这些会进一步的推动金融泡沫的增长。银行降低信贷标准,也会形成很多的不良资产。其次,现有的对金融体系是否稳健运行的衡量指标存在缺陷。以巴塞尔资本协议为代表的微观审慎监管通过规定资本充足

7、率、资本流动性来对单个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但是,从这次爆发的金融危机可以看出,这两个指标并不可靠。因为这次的次贷危机是在一个经济高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用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这两个指标来判断金融体系的稳定存在漏洞。正如日本银行行长白川方明认为:金融机构债务杠杆率增长最显著的领域并非是传统银行业务,而是在交易账户中持有的证券化金融产品。按照现在的资本充足监管的规定,即使这些金融产品最终转变为高风险资产,它们的风险权重也不大。所以,现有的监管制度无法精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