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传递与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风险传递与宏观审慎监管

ID:32994925

大小:70.7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18

金融风险传递与宏观审慎监管_第1页
金融风险传递与宏观审慎监管_第2页
金融风险传递与宏观审慎监管_第3页
金融风险传递与宏观审慎监管_第4页
金融风险传递与宏观审慎监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融风险传递与宏观审慎监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金融风险传递与宏观审慎监管崔傅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摘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Z后,人们认识到缺乏从宏观的和逆周期的视角采取有效措施,忽视了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播,导致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剧烈波动,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宏观审慎监管得以受到高度的关注。由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并非完全相互独立,政策制定者需要掌握在宏观审慎监管和货币政策下金融风险的传递机制,才能有效地进行制度安排。本文根据中国金融市场的特点设置合理的假设,构建包括家庭、企业、银行、广义政府四大部门的模型,根据已有的文献和实际数据估算校准参数,分析比较在不同的货币政

2、策和宏观审慎监管下,金融风险传递的运行机制。结果发现,宏观审慎监管存在明显的宏观经济效应;逆周期货币政策与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契合度较高;不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有不同的交互效应。关键词:金融研究;宏观审慎监管;金融风险;货币政策;双支柱;作者简介:崔傅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专职研究人员,理学博士,研究方向:金融监管及货币政策。北京100028收稿日期:2017-11-18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经济复杂性的行为建模与计算实验及应用研究”(71471177)阶段性成果Received:2017-11-18一、引言及文献综述宏

3、观审慎作为专业术语首次出现是在1979年6月库克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前身)的一次会议中。这次会议提岀:“我们所关注的微观经济问题中的微观审慎问题,一旦开始融入宏观经济问题时,就应该被称为宏观审慎问题。我们对宏观审慎问题保持合理关注,并把这些问题与我们关注范围内的宏观经济问题联系起来。”但是这一概念真正得到重视还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中央银行仅凭货币政策就能显著提升经济的稳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Z后,人们发现信贷周期振幅较大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不仅较大而且持续较长,这说明信贷周期和经济的稳定之间有较强的经验

4、性联系,人们开始质疑,货币政策是否足以控制信贷周期?从理论上讲,货币政策可以控制信贷周期。但是在真实世界中,信贷周期与经济周期不仅持续吋间不同而口也不同步,这让货币政策难以有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丁伯根法则,两种周期和两个口标需要两种政策工具,这第二种政策工具就是宏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是对信贷周期进行逆周期调控,抑制信贷膨胀,缓解经济波动,弥补货币政策在稳定经济方面的不足。虽然宏观审慎监管是对货币政策的补充,但是这两种政策工具不是完全独立的,比如,拨备覆盖率的波动会改变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进而影响利率,引起货币政策的调整。因此,实务界和学术界展开了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

5、管Z间关系的研究。国外学者分析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业已取得许多有益的结果。Unsal(2011)山构建带有实际摩擦的开放经济体的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关系,结论是引入宏观审慎监管可以明显改善福利,宏观审慎管理政策能够有效地补充货币政策的不足;Angelinietal.(2012)図认为,宏观审慎监管和扩展型货币政策都具有稳定经济的作用,但是同时也指出这两种政策如果同时运用可能会产生叠加和干扰,叠加和干扰会使经济偏离政策目标;Suh(2012)固探究在最优政策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最优货币政策是以稳定通货膨胀率为目标,而宏观审慎政

6、策是以稳定信贷为目标,在受到金融冲击时,宏观审慎监管明显具有稳定经济的效果;Rubioctal・(2014)回认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应该相互配合以解决叠加和干扰的问题,不同部门的利益与隶属关系有助于形成纳什均衡。国内学者对此也开展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周小川(2011)回深入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形成背景、内在逻辑和主要内容;张健华和贾彦东(2012)£61结合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口标,提出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解以及宏观审慎监管方面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马勇和陈雨露(2013)也构建带有内生信贷市场的模型,模拟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视角下货币政策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效果;王爱俭和王璟怡(2

7、014)鸟1在理性预期的金融加速器模型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Z间的关系,认为宏观审慎监管对货币政策能够起到辅助作用。但是,在后危机时代屮央银行引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新形势下,如何评估监管的有效性、如何优化监管制度以及如何改进监管方式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从金融风险传递机制的视角,在Fioreetal.(2011)⑼模型框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设定合理的假设,构建包括家庭、企业、银行、广义政府四人部门的模型,以此来比较分析宏观审慎监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