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高二地理限时训练(文)2012.10

2011级高二地理限时训练(文)2012.10

ID:18080791

大小:43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13

2011级高二地理限时训练(文)2012.10_第1页
2011级高二地理限时训练(文)2012.10_第2页
2011级高二地理限时训练(文)2012.10_第3页
2011级高二地理限时训练(文)2012.10_第4页
2011级高二地理限时训练(文)2012.10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级高二地理限时训练(文)2012.1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1级高二地理限时训练(文倾)2012.10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来的区域类型也不同。据此回答l~3题。1.区域具备的特征有()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②明确的边界③明确的区域特征④一定的政治地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热带、暖温带等热量带的划分指标是(  )A.气温B.积温C.均温D.温差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

2、大自然区。据此回答4—6题。4.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最明显标志是()A.气候、地貌B.气候、水文C.土壤、植被D.植被、自然带5.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一高原一平原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6.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青藏高原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化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

3、化为基础7.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A.地势低平B.地势坦荡C.沟谷发育D.波状起伏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

4、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是()A.植被的破坏B.不合理的耕作C.开矿D.土质、降水、地质灾害等9.露天采矿或其他工程建设的主要危害是()A.浪费资源B.增加开采难度C.污染环境D.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10.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居,可以反映当地自然

5、环境的某方面特点。据此回答11~12题.11.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平原广大B.太阳辐射弱C.降水少D.冬季风力强12.我国少数民族苗族的典型民居吊脚楼反映了当地的()A.气候环境B.地形条件C.水文环境D.土壤特征13.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原因是()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D.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14.黄土高原不合理的耕作习惯是()A.轮荒耕作B.轮耕轮休C.轮牧轮休D.原始农业15.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叙述不正确的是()A.做好

6、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大力植树种草B.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C.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水土流失会逐渐减轻D.大力加强煤炭开发地区的土地复垦工作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读图,回答16~17题。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

7、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16.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自然条件②市场需求③农业技术④地价高低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7.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②河网密度变大③环境污染加剧④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A.

8、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由于区域所处位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