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地理地质毕业论文 浅谈从南海地名词汇看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理学地理地质毕业论文 浅谈从南海地名词汇看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ID:1813126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3

理学地理地质毕业论文 浅谈从南海地名词汇看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_第1页
理学地理地质毕业论文 浅谈从南海地名词汇看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_第2页
理学地理地质毕业论文 浅谈从南海地名词汇看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_第3页
理学地理地质毕业论文 浅谈从南海地名词汇看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_第4页
理学地理地质毕业论文 浅谈从南海地名词汇看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学地理地质毕业论文 浅谈从南海地名词汇看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理学地理地质论文题目:浅谈从南海地名词汇看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论文关键词:南海 地名 地域文化 特征  论文摘要:地名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角度考察了南海17个地方地名词汇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认为地名中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这些地名词汇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保留至今,成为历史文化的见证。    一、南海的历史地理概况    南海地处珠三角腹地,曾是历史上古南越族的聚居地之一。南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史料记载,南海

2、秦时设郡、隋时置县。一直到1992年,南海撤县设市,并于2003年作为“南海区”融入大佛山。后来为促进该地区的发展又把区域整合为2个街道办事处和6个镇,这8个镇(街)共包含大沥等17个区域。本文将对这些地域的现行地名进行考察,以地名这扇小窗窥探当地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南海地名词汇的特点    地名是用来指称特定位置上特定类型的地理实体,属于词汇系统中的专名。本文以《南海区政区图》为依据,探究南海17个区域地名的用词特点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一)地形地貌地名  南海地名中有很多是描绘当地的地形地貌的,而且以平原、河涌、沙滩、山丘为主。这一类地名中通常含有由“

3、江”“冲”“涌”“山”“岗”等词或语素组成的通名,如“九江”“泌冲”“华涌”“狮山”“松岗”等95个地名。  上述地名至少反映了以下两大类地形地貌:一是与水有关的河流、沙滩、池沼、水沟,这多与河网地区的开发有关,这类地名通常带通名“江”“冲”“涌”等,表示当地某种地理性质或类型是河流、水沟、小溪流居多;一是与山有关的小山丘、山岗、山峰、山岭,这类地名通常带通名“石”“山”“岗”“峰”“岭”等,而且通名可放在专名之前或之后。在上述两类地名中,通名带“沙”“岗”的占了多数,说明南海的地形地貌特征以河道、冲积平原形成的沙地、小山丘为主。  (二)经济地名  南海夏季雨水充沛,农、

4、林、渔业发达,因而传承了大量与农、林、渔、手工业等相关的地名,而且颇具岭南特色,如:“莲塘”“荷村”“芦塘”“梅圳”“甘蕉”“大谷”“西樵”“上柏”“下柏”“松岗”“林岳”“草场”等,有的地区还直呼其名为“渔业”“官窑”。这些地名都记载了昔日南海农、林、渔、手工业的发达状况。此外,有些地名还反映了该地区人们浓厚的商品经济意识,诸如“金利”“平胜”“金沙”“银滩”等地名,从某种程度上见证了南海的经济发展。  (三)吉祥地名  在南海有不少反映人们追求安定生活、吉祥如意的地名。因为人们都希望自己能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里,并把语言符号看作吉祥的象征,于是就产生了诸如“太

5、平”“民乐”“和顺”之类的地名。有趣的是,在这类吉祥地名中,专名用表示动物的名词指称的地名较多,这些词所描绘的动物既有理想中的,又有现实中的。如象征吉祥如意的龙、凤,人们取龙凤呈祥之意;此外还有狮、象、鹤等,它们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喻意,象征吉祥、兴旺、长寿。这类地名有“龙头”“凤岗”“狮山”“象岭”“鹤峰”等。  (四)姓氏地名  姓氏地名不仅南海有,其他地方也有。但南海的姓氏地名别具一格,它以姓氏作专名,以语素“边”作通名,“边”含有边境、边界之意,是此地与彼地的界限,如地名“谢边”,“谢”代表姓氏,“边”表示特定的地理性质或区域范围,从“谢边”这个地名我们可以知道此地居

6、民大多是谢姓人家。像这样的地名还有曹边、钟边等,其他地方的姓氏地名一般是在通名“村”“庄”“店”“镇”前冠以姓氏,有的还在姓氏后加“家”,以表示同一宗族,如范村、高家庄、王家店、赵家镇等。南海姓氏地名以“边”作为通名正是其独特之处。  (五)数字、方位地名  南海的数字地名所采用的数字有三、五、六、七,百、万等,有些表示当地某种地物的数量,如“三山”“七圃”等,有些则是表示一种概数,形容地物数量之多,如“万石”等,这些地名都是具体的、形象的。方位地名则显得有点复杂,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专名直接使用方位词,且放在通名前,如:东联、西樵、南海、北沙等;二是方位专名放在通名后,如

7、:河东、岭西、烟南、崇北等;三是用不同类型的方位词,如东南西北、上下里外等或方位词与数词组合在一起表示地名,这些地名所在的地理位置往往是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区域,如:上东、下东;上西、下西等;四是在同一个大的区域,由于其所在地方位的不同而分为若干更小的区域,并由此衍生出以该大区域地名的通名冠首的小区域方位地名,如大区域地名“大沥”衍生出小区域地名“沥西”“沥东”等。  (六)底层词地名  底层词的形成涉及语言接触的留存问题。古南越的底层词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已引起陈柏辉、李敬忠、欧阳觉亚、宋长栋等学者的关注,并不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