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真如---禅学与书法创作之探讨

翰墨真如---禅学与书法创作之探讨

ID:18304498

大小:80.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9-16

翰墨真如---禅学与书法创作之探讨_第1页
翰墨真如---禅学与书法创作之探讨_第2页
翰墨真如---禅学与书法创作之探讨_第3页
翰墨真如---禅学与书法创作之探讨_第4页
翰墨真如---禅学与书法创作之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翰墨真如---禅学与书法创作之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翰墨真如---禅学与书法创作之探讨  壹、弁言:  贰、名词释义:  一、“翰墨真如”  二、“禅学”  三、“中国禅宗”  参、禅宗之禅  一、与儒道二家思想相互辉映交融  二、基本思想  肆、禅之特质  一、无的妙用  (一)性空(二)平等(三)圆融(四)中观  二、顿悟心法  三、定慧一体  四、祖师心印  五、丛林制度  六、公案禅机  (一)公案的定义  (二)公案的特色:1.超越性2.诗喻性3.动作性4.矛盾性5.日常性  七、棒喝施教  伍、禅学所启发的美学趣味:  一、禅宗美学之发展  二、禅

2、宗美学是生命美学  三、禅宗美学之特质  四、禅宗美学之趣味  五、禅宗美学之呈现  陆、禅宗美学对中国书画艺术之影响  一、禅与绘画  (一)黑白之表现(二)布局之留白(三)画中有禅诗(四)禅画之特质  二、禅与书法  (一)以书法喻禅(二)禅书法之定义(三)禅书法之特质  (四)禅师书法(五)文人之禅书法  柒、禅学与书法创作之禅机  一、台湾书法创作之现况  二、禅之‘真如心’即书画美学之‘真性情’  三、禅学对书法创作之启迪  (一)淡墨趣味(二)空间布局(三)写意表现  (四)禅机语锋(五)取法自然

3、(六)真如自性  捌、结论  翰墨真如---  禅学与书法创作之探讨  华梵大学艺术设计所研究生庄访祺  壹、弁言:  本文以“禅学与书法创作”为主题,藉由禅学基本思想之义,探讨禅所启发之美学趣味,期能融合禅宗美学之精神与现代书法创作结合,提升书法艺术形而上神采之美。  ‘禅宗之禅’自达摩印心至慧能开宗,而后五家传灯,为中国祖师对自性本体之参悟,非全盘吸收印度佛学而生,禅之特质实乃中国化之佛家思想。禅宗自六祖主张“明心见性”,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其说法不用高深学理,只用平常说话,求表达佛学之深意。禅宗

4、南派更将佛性从西方极乐世界,移植到人们之内心,把佛性“人性化”。慧能以“无念”“无住”“无相”“识心见性”为核心--‘心性说’的积极内容,对中国文化思想产生极震撼之作用。  “翰墨真如”,乃以禅旨精华‘真如心’之义,延伸引用于书法翰墨创作理念之实践中。禅宗以“顿悟”说明“空性顿现”,经由“自性”的发现,才能有所“悟”。禅宗“顿悟”的主张,透过“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之境界与实践,显现“真如本性”参透本体之感性知觉。中国文学艺术受到禅学之影响,发展出空灵达练之唐诗宋词、萧散简远之宋元水墨画,正是

5、禅宗美学精神之表现;日本之“少字数书法”,刹那间人为宣泄的深度、力度、爆发力与想像力,也是“空性顿现”之展现;又如日本茶道“和、敬、清、寂”氛围之美…等,在在都实践著禅宗之审美意识。  唐朝张怀瓘云:“深识书者,惟观神彩,不见字形。”清包世臣亦云:“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然于性情得于心而难名,形质当于目而有据。”中国书画艺术最上乘之逸品实为难得真性情作品。西方苏珊?朗格也认为:“创作形式深深感动我们是有可能的,因为他表现了作者的感情。”故而书家在进行创作的同时,需要呈现更深刻的情思进而反映生命的载体。  二

6、十一世纪前卫开放的时代,书法艺术深受西方美学的影响,面临极大的冲击而莫衷一是。这个时代普遍性的精神失落症,藉由禅家所倡导的常体本心,方能明见清净佛性。倘若能脱离纷扰、放下分别心,没有爱恨、没有喜恶、没有好坏、不落入两端,使个人心境深入内心寻求心灵本性---真如心之本质,心情将静如止水,进而达到‘禅悦’的境界。书法是净化心灵最好的实践方式,中国书画美学之“真性情”实乃“自性”之发挥,故而运用禅学与书法艺术激荡开发之新视界,相信更具现代书艺创作启迪之价值与意义。  贰、名词释义:  一、“翰墨真如”:  《起信论

7、》言:“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此义故,‘自性清净心复名真如也。’我们从文中可以看出,真如心的定义在形而上本体论。禅宗《六祖坛经》也是如此说的,如云‘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

8、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  ‘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禅宗将‘真如心’提高到‘性觉’的程度,举例说明:有一次异见王(达摩祖师的侄儿)问达摩祖师座下的一位尊者:“如何是佛?”尊者谓:“见性是佛。”“佛性在那里?”“佛性在作用: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