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new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new

ID:18310872

大小:16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6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new_第1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new_第2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new_第3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new_第4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将下列选择题答案填在表格中,共10分)题号12345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肇庆(zhào)拮据(jū)涸辙(hé)探骊得珠(lí)B.绮丽(qǐ)阴晦(huì)栈桥(zhàn)言简意赅(hài)C.跌宕(dàng)精髓(suǐ)褴褛(lǔ)玲珑剔透(tī)D.古刹(shà)涟漪(yī)惘然(wǎng)皱缬(xié)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因为我们长大了,所以目光变得更深沉些,心地也变得更宽广些。B.做事前

2、,要仔细想想为什么做这件事,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好。C.书房布置得简朴文雅,右面墙上挂着一副对联,写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D.一个人只有被他人充分理解、信任之后,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半个月过去了,风平浪静,然而老赵心里的愁闷却与日俱增了。B.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往往不以为然。C.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D.有人要卖马,牵骏马在集市站了三个早晨,仍然无人问津。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

3、是(2分)A.猛浪若奔(奔马)薄暮冥冥(迫近)遂与外人间隔(隔绝,不通音信)B.殚其地之出(出产)夜篝火(用笼子)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咐)C.缘溪行(沿着)披坚执锐(武器)佳木秀而繁阴(秀丽)D.不以物喜(因为)十无一焉(助词,了)辍耕之垄上(助词,无实义)5.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时间也真是不可捉摸:,诸如此类,都显示时间的印痕。①例如撕去的日历,飘落的秋叶,老人的白发,美女眼角的鱼尾纹②然而,时间却又无处不在,无往而不在③随手掇拾几个生活细节④无形无影,无声无息,无光无色A.④③②①B.④②①③C.①②④③

4、D.④②③①第二部分(共140分)二、按要求答题。(31分)6.下列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并改正在田字格里。(4分,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1)惺忪(2)急不遐择(3)殊不知(4)郑重其事(5)取谛(6)浮想联翩(7)心往神驰(8)肃然起劲(9)糟蹋(10)融会贯通(11)如愿以偿(12)囊荧映雪改正7.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共10分。⑴——⑹每题1分,⑺⑻两题每题2分)⑴根之茂者其实遂,。⑵,除恶务本。⑶,秋水共长天一色。⑷衣带渐宽终不悔,。⑸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⑺晏殊的《浣溪沙》中

5、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伤春怀人感慨的名句是:,⑻王国维借北宋柳永的词句“,”来概括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第二境界——执着追求。8.名著阅读:《格列佛游记》(6分)(1)该书作者是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2分)(2)千百万人熟知的“雅虎”网站原型就是格列佛在国中见到的。(2分)(3)这部小说以杰出的讽刺艺术而垂名于世界文学史,请结合具体故事情节分析它的讽刺艺术。(2分)9.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11分)为了更好地了解气象物候知识,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你也乐在其中。【活动一:创意设

6、计】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个有创意的名称:(2分)【活动二:搜集资料】某同学搜集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诗前四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的规律,请你帮他分析一下。第一,;第二,(2分)【活动三:网络写作】为了让更多同学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来,某同学代表班级写了一段话,准备发在校园网上。①气象物候知识既实用又有趣。②正常的物候条件,影响着农作物生长的好坏。③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就依据草木枯荣、候鸟去来、云彩变化等现象来安排农事。④诗人们也从大自

7、然丰富的语言中得到灵感,他们常常由物候现象联想到繁复的生命过程,生发出诸多感悟,传达出独特的审美体验。⑤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能了解前人积累的经验,增强科学意识。上面的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你帮忙修改,将改正后的语句抄写在横线上。(3分)(1)有语病的是第句,修改为(2)有语病的是第句,修改为【活动四:专题探究】在这次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来。请你帮小明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4分)塞下秋来风景异,雁去衡阳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