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疫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绞股蓝疫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ID:18359603

大小:197.8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9-17

绞股蓝疫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_第1页
绞股蓝疫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_第2页
资源描述:

《绞股蓝疫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宁1i#.44刊200‘年第’”CHINAPLANTPROTECTION2006,Vo1.26.No.7绿亨AA星AAO*t*#04k*张杨‘,张忠民2罗方田’(1.四ill农业大学植保系,四川雅安625000;2.陕西省安康市农技站,陕西安康725000;3.安康市平利县植保站,725500)中图分类号:5435.6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6820(2006)07-0028-02绞股蓝又称七叶胆、五叶参、小叶五爪龙等,俗抱子。在培养基上,菌落白色,棉絮状;菌丝无色,无称母猪藤。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以全草供药、食隔膜,有分枝;抱子囊梗无色,无隔

2、膜,无分枝,宽4-5兼用。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并含50多种皂N.,m,其上着生1个抱子囊。抱子囊卵圆形至椭圆形,贰。其中有5种绞股蓝皂贰和人参皂贰结构相同,因顶生,有短梗,成熟后脱落,顶端具明显乳头状突起,此,有“南方人参”之称。陕西安康为绞股蓝原产保护大小3254N=mx19-30}Lm,萌发后产生50多个游动地,全市有4个县、区大面积种植。目前人工栽培面抱子;有的抱子囊也可直接萌发产生芽管侵人。藏卵积6900hm2,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安器球形,无色至浅黄色,膜薄,大小2832tL,m。病菌康市委、市政府提出“药、水、游”战略决策的内容之生

3、长温限1032T,25℃菌丝生长最快。适宜pH一,为安康一大主导产业。但是,随着人工栽培面积3.511.5,最适为pH6,pH3,pH12时,菌丝不能生扩大,时间增长,加之气候异常变化,田间管理粗放,长。该菌50℃经20min或45℃经40min致死。绞股蓝病害逐年加重,特别是疫病常造成绞股蓝成3传播途径片死亡,一般病田率35.8%,病株率8.2%,最高病田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和抱子囊不能在土壤率51.6%,病株率22.7%,已成为影响绞股蓝生产的中越冬,但卵抱子可在土壤中存活4年。卵抱子是该一大障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2003年开始,我菌进行初侵染的主

4、要病原。病部产生抱子囊,萌发释们对绞股蓝疫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试验研究,取放出游动抱子,侵人绞股蓝叶、叶柄和茎秆,进行再得较好效果。侵染。抱子囊也可直接萌发出芽管及附着胞,产生侵1症状人丝由叶片气孔侵人叶组织。绞股蓝疫病主要为害绞股蓝叶片、叶柄和茎秆。4发病条件发病初期,叶片呈水渍状、暗绿色斑块。随着病情扩病菌萌发侵染,需要有水滴存在。气温2025大,病斑由小到大逐步扩展到整个叶片及叶柄,似开℃,高湿持续15h,50%染病。温度及湿度持续时间水烫过,扩展后病部变为黑褐色,叶片、叶柄软化下及其交互作用,对该菌侵染效果影响很大。高湿持续垂,后期茎秆腐烂,致植株倒折

5、或枯死。湿度大时,茎时间长,有利病菌侵染。气温低于20℃,高于25℃,秆基部可产生断续白霉状物,即病原菌的菌丝体或需要增加结露持续时间,才能达到较高程度的侵染。子实体,散发出腥臭味,严重时成片死亡。据调查,高温多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施氮过多、2病原菌通风不畅、湿气迟滞、土壤偏酸均有利该病的发生。绞股蓝疫病由疫霉属恶疫霉菌「Phytophthora5防治技术cactorum(Leb.etCoh.)Schr6ter]侵染所致。恶疫霉1)搞好园内卫生,减少初侵染源。采用隔年土,菌在CMA,OMA,V4A培养基上生长快,产抱多,在人并在炎夏进行多次耕翻土地,经充分

6、日晒,该菌生活参茎叶培养基和PD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不产生卵力降低.阳光照射可使休眠卵抱子萌发,从而丧失侵收稿日期:2006-04-24·28·2006年第7期甲.妇桩林哥刊CIIINAPLANTPROTECTION2006,Vo1.26.No.7碌亨孰煌市棉田烟粉虱发生为害特点及其防治技木张凤花,巩玉芳,王海,祁昌芳,马峰(甘肃省敦煌市农技推广中心,甘肃敦煌736200)中图分类号:S435.62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6820(2006)07-0029-02烟粉虱自2001年在敦煌市发现后,因该虫酷似3)为害严重。烟粉虱对棉花的为害,一是

7、成虫温室白粉虱而被忽视。近2年发生为害程度逐年加和若虫直接刺吸植物汁液,造成落蕾、落花、落铃。二重,特别是2004年在本市部分棉田严重发生,形成是成虫和若虫大量分泌蜜露,使棉叶、棉铃变黑诱发大暴发局面。发生面积750.9hm2,占棉花种植面积产生煤污病,使产量、品质下降。的5.3%,造成了严重的产量损失。据9月上旬测产,4)世代重叠,为害历期长。由于烟粉虱发育历期烟粉虱重发棉田平均籽棉产量损失51.5%。其中因较短,加之成虫产卵期相对较长,同一时间1片叶上单株结铃数减少减产26.5%,因铃重下降减产可看到3种虫态,在棉田很难严格区分发生世代。且25.0%,严重

8、地块减幅高达98.4%,几乎绝收。其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