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课件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课件

ID:18373039

大小:2.25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9-17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课件_第1页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课件_第2页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课件_第3页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课件_第4页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一)、河豚鱼中毒:又称鲢鲅鱼,我国沿海各地和长江下游均有出产,无鳞鱼的一种,淡海水中均能生长。1有毒成分的来源:河豚毒素是一种非蛋白质神经毒素,分为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卵巢毒素、河豚肝脏毒素。河豚卵巢毒素是毒性最强的非蛋白质毒素,河豚毒素毒性强;性质稳定;耐热、盐、日晒等;不同组织含量不同;主要分布皮肤、血液和内脏中,其中以卵巢毒性最大,肝脏次之,新鲜肌肉一般无毒;春季为产卵期;多发于河入海口处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暗纹东方豚菊黄东方豚横纹东方豚2中毒机制:河豚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阻碍神经传导,使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知觉、运动神经相继麻痹,从而引起外周血管扩张,

2、血压下降,最后出现呼吸中枢和血管中枢麻痹3流行病学特点及中毒症状:多发生在沿海,以春季发生的起数、中毒的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特点是发病急速而剧烈,最初口唇、舌尖、手指末端刺痛,然后恶心、呕吐,口唇及肢端感觉消失,四肢肌肉麻痹、瘫痪,全身瘫痪,最后可因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死亡。致死时间最快在餐后1个半小时4抢救与治疗:无特效解毒药,以催吐、洗胃和导泻为主和对症处理。5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宣传教育,首先让广大居民认识到河豚有毒,不要食用,其次让广大居民能识别河豚鱼,以防误食。河豚鱼特征:身体浑圆,头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鲜艳的斑纹或色彩,光滑无鳞或有细刺,有明显的上下两枚门牙2、水产收购

3、、加工、供销等部门应严格把关,防止河豚鱼进入市场或混进其他水产品3.新鲜河豚鱼必须统一收购,集中加工(二)、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1有毒成份的来源:组胺是组胺酸的分解产物,海鱼中的青皮红肉鱼,如鲐巴鱼、鱼师鱼、竹夹鱼、金枪鱼等体内含有较多的组氨酸,不新鲜时可脱羧生成组胺,出现类似过敏症状。2中毒机制:组胺是一种生物胺,导致支气管平滑肌强烈收缩,引起支气管痉挛,循环系统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的毛细血管扩张,病人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2021/6/2983流行病学和中毒症状:多发生在夏秋季,特点是发病快,症状轻、恢复快。潜伏期短,临床表现为面部、胸部及全身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伴头痛、头晕

4、、胸闷、心跳加快、血压下降,个别出现哮喘,1~2d恢复健康4急救与治疗:抗组胺药和对症治疗。口服盐酸苯海拉明或静注10%葡萄糖酸钙,同时口服VitC。5预防措施:防止鱼类腐败变质,禁止出售腐败变质的鱼。鱼类在冷冻条件下贮存和运输,防止组胺生成避免食用不新鲜或腐败变质的鱼类食品易于产生组胺的鱼,烹调时可采取一些去毒措施,如彻底刷洗鱼体,去除头、内脏和血块,将鱼体切成两半后用冷水浸泡烹调时加入少量醋或雪里红或红果制定鱼类食品中组胺最大允许含量标准(三)、麻痹性贝类中毒与贝类食入有毒藻类有关,如漆沟藻类所含毒素——石房蛤毒素,为麻痹性贝类中毒的有毒成分。该毒素主要的毒作用为阻断神经传导,与河

5、豚毒素相似(四)甲状腺中毒甲状腺是哺乳动物体内的重要内分泌腺,一般位于喉的附近,分为左右两叶,两叶的下部相连。甲状腺的主要作用是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甲状腺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新陈代谢,保证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当甲状腺素过多或缺乏,都会引起机体代谢失调及功能紊乱。所以,当人体过量摄入甲状腺体时,即可引起中毒。在牲畜腺体中毒中,以甲状腺中毒较为多见。人和一般动物都有甲状腺,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叫甲状腺素,它的生理作用是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人一旦误食动物甲状腺,因过量甲状腺素扰乱人体正常的内分泌活动,则出现类似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猪甲状腺位于气管喉头的前下部,是一个椭圆形颗粒状肉质物,附在气

6、管上,俗称“栗子肉”。屠宰者应事先将甲状腺取下,不得与“碎肉”混在一起出售。如果有人食用未摘除甲状腺的血脖肉可引起中毒。伏期可从1h到10d,一般为12~21h。临床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呕吐,便泌或腹泻。并伴有出汗,心悸等。部分患者于发病后3~4d出现局部或全身出血性丘疹,皮肤发痒,间有水泡,皮疹,水泡消退后普遍脱皮。少数人下肢和面部浮肿,肝区痛,手指震颤,严重者发高热,心动过速,从多汗转为汗闭,脱水。(五)肾上腺中毒由人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

7、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和神经传送体,由肾上腺释放。1常用于抢救过敏性休克,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由于该品具有兴奋心肌、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故可缓解过敏性休克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皮下注射或肌注0.5~1mg,也可用于0.1~0.5mg缓慢静注(以等渗盐水稀释到10ml),如疗效不好,可改用4~8mg静滴(溶于5%葡萄糖液500~1000ml)。2.抢救心脏骤停;可用于由麻醉和手术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