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物理课堂回归真实

让物理课堂回归真实

ID:18403705

大小:7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7

让物理课堂回归真实_第1页
让物理课堂回归真实_第2页
让物理课堂回归真实_第3页
让物理课堂回归真实_第4页
让物理课堂回归真实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物理课堂回归真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让物理课堂回归真实摘要:探究教学中,通过实验得出有效数据验证猜想,是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本文以“自由落体”为例,指出探究教学不能仅仅为了课堂的“顺利”而造假,同时指出探究教学顺利展开的几点对策。关键词:虚假;探究;自由落体运动一、引言在物理课堂开展探究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堂中的实验获得有效的数据,然后验证对问题的猜想,是探究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然而,有时师生共同开展的科学探究可能会遇到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没有意料到的情况,从而引起教学流程偏离教学设计的预期轨道。笔者是温岭市教育局组织的“赵海勇名师工作室”的一名成员,在工作室的一次教研会中,有两位老师均以《自由

2、落体运动》为课题执教,开展教学研讨。由于教研会并不涉及教学比赛之类的竞争,会议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开展,在课后的交流讨论中,执教老师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已课前、课堂中的教学思路。在课堂的听课与课后的交流中,一些与探究有关的问题,引起笔者对探究教学的一些思考。二、两位教师探究教学课堂的现象描述探究的主题: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为教材,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实验共同探究重物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否属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以及测量下落的加速度的大小。教学的设计思路如下,由两位教师A和B分别执教,最后对两位教师就同一教学设计思路所出现的课堂异同进行研讨,两位教师都是工作不到五年的

3、新教师,均是首次执教新课程的教学。探究教学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猜测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出实验的思路及原理,如右图,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判断是否属于匀加速直线运动。判断的理论依据是利用逐差法,即纸带上相邻两段间距是否满足ΔS=S2─S1=S3─S2=S4─S3=…=常数。如果满足,则说明重物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利用公式S2─S1=aT2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约为9.8m/s2。(一)A老师的课堂教学描述由于实验目的清晰,具体操作细节也为学生所熟悉,因此A老师和学生配合的演示实验开展得十分顺利,实验操作也非常规范,实验操作完成后,教

4、师和学生随堂对纸带的数据进行测理和处理,接下来,让教师意料不到的问题出现了。纸带从清晰的点开始选取,由于纸带长度有限,于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取相邻的点作计数点(既每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秒),测量工作让一位比较细心的同学来做,教师在黑板上将测量的数据填在表格上。得出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计数点1234567下落高度/mm9.513.817.321.225.829.133.0ΔS/mm4.33.53.94.63.33.9当A教师在黑板上用现成的数据进行计算时,却发现Δ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

5、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S的值各不相同(即数据误差太大),如上表。这一数据无法提供确凿的证据说明自由落

6、体运动就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样,课堂的教学由于是这一问题而无法顺利开展下去。为应对这一出乎意料的尴尬局面,教师“机智地”反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大家说这一数据正确吗?是不是在测量的过程中不够仔细导致误差过大呢?”学生在教师的反问及引导下,认同了可能是实验中出现误差的解释。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又重新做了一次,可是实验得出的数据仍然差强人意,无法让人信服是匀加速运动,并且与第一组得出的数据也不一样。无奈之下,教师就这样向学生讲述,“我们这节课由于仪器原因,误差太大,实验无法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不过大家要记住,其实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约是9.8m/s2,我们今后讨论

7、自由落体运动,就要把它当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课堂在教师的带领下继续开展。。。。。。。。[A老师的教学思路自述]A老师以为,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在之前已经学过,所以他没有在课前认真做这一实验,他没有想到这个实验在课堂中会出现如此大的误差,以至于当课堂中测得的数据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时,他第一反应就是学生在测量数据时由于测量不仔细或由于摩擦过大而造成的。然而,当第二次更加细心的实验,再出现这样意料之外的数据时,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向学生解释了。但是,课堂中A老师仍然清醒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