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

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

ID:18447384

大小:65.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9-18

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_第1页
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_第2页
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_第3页
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_第4页
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28—二OO七年二月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以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为指导,根据《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济发〔2006〕9号)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导向,明确创新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第一章 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一、现实基础“十五”期间,我市以科技创新工作为主线,着重培养创新能力,营造创新氛围,创新已经深入到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初步发挥起

2、支撑和引领作用,为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28—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截止2005年底,济南市累计申请专利2841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为4416件;专利授权量累计达到14897件,其中发明专利为1033件。2001-2005全市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997项,项目完成率达96%以上,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200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52项,其中90%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拥有中国名牌7个,山东名牌76个,济南名牌188个;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山东省著名商标66个。创新资源日益丰富。企业技术

3、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建成企业技术中心94,其中省级以上37家;工程技术中心21家,其中省级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约2.3万人。全市共有大专院校59所,科研机构(所)123家;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1.89万人,科技活动人员48486人,两院院士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2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59人,市级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81人,为产业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科技园区对高新技术拉动作用日益增强,已经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创新服务体系初具规模,拥有省

4、级以上创业服务中心4家,生产力促进中心6家,各类科技中介机构300余家,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迈出新步伐。创新环境明显改善。—28—进一步加强了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从确立政策导向、加强公共服务、优化环境入手,先后出台或修订了《济南市科技进步条例》、《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济南市建设创新型城市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初步

5、建立了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银行、创业投资、产权交易等为依托的自主创新投融资体系,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学研合作网和自主创新成果交易平台。科技企业孵化面积达69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近700家,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截至2005年底,近1000家企业与大学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建中试基地15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家。创新作用初步凸现。创新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工业围绕“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依靠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产业进一步集聚,工业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农业通过实施绿色证书、新型农民科技、阳光

6、工程等科技福民工程,引进和推广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16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科技创新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截至2005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625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86家,高新技术产品702个。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76亿元,年均递增39.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二、发展环境—28—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以人均GDP达到4000

7、美元为标志,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以创新为根本特征的新阶段。这一时期既是迅速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发展水平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各种矛盾,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挑战期。(一)发展趋势。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创新将一直是发展的核心、竞争的焦点。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和提高创新能力,国际竞争的战线已经前移到产品的研究开发阶段乃至基础研究阶段,区域和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

8、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竞争的焦点。轻视或者放弃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必将在新的一轮竞争中落伍,拉大与先进城市的发展差距。建设创新型城市已成为承接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省委、省政府也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升到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在全国率先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