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15.1.16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15.1.16

ID:18535585

大小:6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8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15.1.16_第1页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15.1.16_第2页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15.1.16_第3页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15.1.16_第4页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15.1.16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15.1.1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015.1.16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A.孔子的“仁政”思想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者所借鉴B.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C.文化具有继承性D.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被本土化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重要标志。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①②B.③④C.②

2、④D.①③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成为网络热点话题。这档节目火爆荧屏说明A.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汉字对于展现人类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C.汉字是中华民族血脉传承的文化符号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4.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是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手工编织艺术品。其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华人圈里广为流行。这说明①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②中华文化

3、源远流长③中华文化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④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6.“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连,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

4、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组合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B.具有包容性C.博大精深D.具有地域性7.元稹诗有句云:“狮子摇光毛彩竖,胡姬醉舞筋骨柔。”胡舞风行于唐代朝野,胡舞的传入引起了中土乐舞的变革,对中国后来的舞蹈和戏剧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告诉我们①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②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③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最近一段时间,汉语中夹杂外语词的现象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5、有专家表示,汉语中大量使用外语词,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整与和谐,破坏了汉语的“纯洁”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

6、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5,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不利于汉语的健康发展。这种观点,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例如你不赞同专家观点,其理由是①以包容的心态吸纳一些外语词,可以增强汉语的表现力②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文明成果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③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是文化自信的表现④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敲合,走向同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9.“台湾特色庙会”在福

7、州、厦门、泉州三地同时举行,并安排了台湾特色小吃与名优特产品展销,这一安排①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③说明了两岸交流以文化交流为主④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10.[2014·天津卷]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

8、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2013年国产优秀电视剧《苍狼》、《特种兵》、《老有所依》等创作都取材于历史和现实活,贴近群众、反映时代、弘扬主旋律,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这说明①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