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论说古文 3.9 劝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论说古文 3.9 劝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ID:18658129

大小:16.07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8-09-20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论说古文 3.9 劝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论说古文 3.9 劝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论说古文 3.9 劝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论说古文 3.9 劝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论说古文 3.9 劝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论说古文 3.9 劝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9课 劝 学晨读案—心灵点灯预习案—聚沙成塔研读案—多维探究[多维互动苑]一、小组研讨1.本文的题目为“劝学”,那么荀子到底劝人们去学习什么呢?参考答案:从荀子“性恶论”主张来看,荀子认为学习可以改造人恶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学习的对象也就是品德的学习和养成。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述的?参考答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1)从学习的意义方面论述。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

2、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重大的,因而“学不可以已”。二、师生探究1.本文第二段运用了几个比喻?它们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参考答案:第二段中用了五个比喻。前两个比喻“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是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一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2.讲学

3、习的道理,鼓励人们学习,有可能流于空洞僵硬说理的俗套,给人以单调枯燥之感。但这篇文章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其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本文能脍炙人口的原因在于,作者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绝无枯燥的学究气。如文章开头,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四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值得指出的是,文

4、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二人的说法是否矛盾?参考答案:两位儒家大师的观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相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思结合。荀子并没有否定思考,他反对的是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的方法。他强调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他通过“终日

5、思”与“须臾学”的对比,雄辩地证明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荀子把“所学”与“善假于物”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知识,去改造客观世界。谢谢观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