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与抗凝血机制

凝血与抗凝血机制

ID:18717802

大小:3.27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8-09-21

凝血与抗凝血机制_第1页
凝血与抗凝血机制_第2页
凝血与抗凝血机制_第3页
凝血与抗凝血机制_第4页
凝血与抗凝血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凝血与抗凝血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CoagulationandAnti-coagulationDisturbance)第九章新乡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姬明丽E-mail:jiqianmingli@yahoo.com.cn电话:3029945学习目标掌握:DIC的概念、原因、发病机制及DIC的功能代谢变化熟悉:机体的凝血与抗凝功能;纤溶系统及其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在凝血、抗凝及纤溶过程中的作用;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了解:DIC的分期与分型;各种因子、血细胞以及血管的异常;DIC的防治原则第一节正常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Normalcoagulati

2、on-anticoagulation homeostasis血管痉挛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抗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凝血系统止血的过程抗凝注:凝血系统激活的同时,抗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也被激活。三个阶段:1.因子FX激活成FXa2.凝血酶原(FII)激活成凝血酶(FIIa)3.纤维蛋白原(Fbg)转变成纤维蛋白(Fbn)一、凝血系统XPLTVaXaVThrombinProthrombinFibrinogenFibrinPLTIXaVIIIaVIIIaIXXIaXIIXIIaXI内源性凝血系统TFVIIa外源性凝血系统①②③④细胞抗凝VEC

3、的抗凝作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肝脏二、抗凝血系统2.体液抗凝系统(起主要作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C系统TFPI(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肝素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类以抗凝血酶Ⅲ为代表:由肝脏、VEC合成,可灭活FⅡa,FⅦa,FⅨa,Ⅹa,Ⅺa及凝血酶等凝血酶与肝素或肝素样物质结合,灭活速度可增加2000倍,体液抗凝系统2、蛋白C系统蛋白质C:肝脏合成的,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的蛋白酶类物质,是维生素K依赖因子。蛋白质C活性蛋白C(APC)+肽凝血酶体液抗凝系统蛋白C与血栓调节蛋白的作用凝血酶原凝血活性

4、降低蛋白C活化蛋白C刺激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释放内皮细胞表面血栓调节蛋白凝血酶阻碍凝血因子与血小板磷脂的结合灭活FⅤa,FⅧa蛋白S++体液抗凝系统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二步完成抗凝功能:1、形成FXa-TFPI复合物,灭活FXa。2、结合为FXa–TEPI-FVIIa-TF四合体,灭活FVIIa。体液抗凝系统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增强AT-Ⅲ,HC-Ⅱ活性,刺激VEC释放TFPI。体液抗凝系统4、肝素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粘附(adhesion)血管内皮损伤,内皮下胶原暴露血小板与胶原结合被胶原,ADP,T

5、XA2,PAF激活三、血小板聚集(aggregation)——血小板相互之间的结合静息时无聚集刺激时聚集伸出伪足,同时血小板脱颗粒释放(release)如:ADP,5-HT,蛋白激酶C,TXA2等收缩(constrict)血小板收缩,使血凝块硬化,止血过程更加牢固吸附(adsorption)悬浮于血浆中的血小板能吸附许多凝血因子于其表面纤溶系统: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抑制物。作用:纤溶酶使纤维蛋白溶解时,血液可从凝胶状凝固物从新转变成溶胶物。四、纤溶系统五、VEC在凝血、抗凝和纤溶中的作用VEC的调节(双重作用)VEC产

6、生及吸附多种凝血物质1VEC分泌多种黏附因子2VEC对纤溶的调节3VEC对血管舒缩活动的调节4凝血和抗凝平衡破坏!!!第三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概念(Concept)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凝血酶增加,引起血管内微血栓形成(高凝状态);同时又因微血栓形成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或继发纤溶亢进(低凝状态),使机体止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出血,贫血,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一、DIC的常见病因和诱因病

7、因:感染恶性肿瘤妇产科疾病手术和创伤其他二、诱因吞噬、清除血液中的凝血酶,纤维蛋白原促凝物清除纤溶酶,FDP,内毒素等坏死组织,细菌等“封闭”其功能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蛋白C、AT-Ⅲ、纤溶酶原等合成减少凝血因子的灭活障碍肝细胞坏死,释放TF肝功能严重障碍血液的高凝状态妊娠后期或老年人生理性血液高凝酸中毒休克导致微循环障碍巨大血管瘤时微血管血流缓慢,出现涡流低血容量时,肝肾抗凝和纤溶功能受损微循环障碍二、DIC的发生机制VEC损伤2血细胞破坏3促凝物质入血4组织损伤(TF)1(一)DIC的起始因素1.组

8、织损伤,大量TF入血TissueFactor感染,大面积组织损伤、大手术、产科意外、恶性肿瘤或实质性脏器织坏死。TFVIIaThrombinProthrombinFibrinogenFibrinXPLTV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