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绪论课件

精神病学绪论课件

ID:18738120

大小:581.00 KB

页数:68页

时间:2018-09-22

精神病学绪论课件_第1页
精神病学绪论课件_第2页
精神病学绪论课件_第3页
精神病学绪论课件_第4页
精神病学绪论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神病学绪论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神病学绪论精神病学的相关概念精神病学的分支精神病简史精神病学的任务和发展方向一、精神病学的相关概念学习精神病学,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精神病和精神病学,社会上常把精神病称为神经病。两者有联系,都是脑的疾病。但神经病要远远比精神病直观,具体。1、精神病学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科学。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中,精神疾病位于第五章,编码为“F”。精神医学较精神病学范围大一些,精神病学单纯研究病态精神活动。

2、精神医学还研究正常精神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各种因素对精神活动的影响,以及精神卫生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等。2、精神即心理,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生命现象,是人脑反映客观环境时所进行的功能活动的总称。人的整个主观世界的总称。三个世界,自然界,人的世界(人际世界),内心世界(精神世界)本身抽象,通过个体主观体验和客观所观察到的各种行为间接表现。根据这些表现形式,精神活动被人为的分成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行为等过程。精神健康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3、4、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和谐完整。7、智力正常。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3、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意味着存在一系列临床可以辨认的症状或行为,这种症状和行为大多数情况下伴有痛苦和个人功能受损。精神障碍除包括精神病外,还应含有神经症、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等临床常见的表现形式。不用精神疾病(更多强调躯体或生物学意义),而是用精神障碍就是为了避免“疾病”(病因明确,病理清楚)狭隘的生物学意义。反精神病学运动:疯

4、狂并不是一种自然的存在,而是根据外在的政治、经济或文化需要定义的,不过是维护现存社会秩序的手段。精神病、精神病患者并不存在,由此对于精神病的治疗自然成了无稽之谈。个体表现出的所谓的精神疾病只是对不能适应的环境的一种反应。随着精神医学中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采用,大大缓和了人们针对单纯生物模式的指责,反精神病学运动日渐式微。批评精神病学:由荷兰心理学家Ingleby于1981年提出,他认为精神病学的基本问题并没有解决,基于疾病生物模式的精神病学理论有明显缺陷,主张用解释学来代替实证主义的精神病学,用哲学

5、、政治和道德理论的观点来解释精神病学。精神障碍是心理、社会两方面的异常和不可取的。即精神障碍的诊断包括心理学和社会学两种标准。心理学标准即为各种精神症状。社会学标准有两个,一是非建设性(对事态的正常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的精神痛苦。如果没有丧失自知力,求治是判断精神痛苦是否为非建设性的标准;二是社会功能受损: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职业能力和遵守社会规则能力。精神障碍是发生于某人的临床上明显的行为或心理症状群或症状类型,伴有当前的痛苦烦恼(Distress)(例如,令人痛苦的症状)或功能不良(disa

6、bility)(即,在某一个或一个以上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或者伴有明显较多的发生死亡、痛苦、功能不良,或丧失自由的风险。而且,这种症状群或症状类型不是对于某一事件的一种可期望的、文化背景所认可的(心理)反应,例如对所爱者死亡的(心理)反应。不论其原因如何,当前所表现的必然是一个人的行为、心理、或生物学的功能不良。无论是行为偏离正常(例如,政治的、宗教的、或性的),还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都不能称为精神障碍,除非这种偏离或冲突是正如前述那样的个人功能不良的一种症状。4、精神病精神病是指在认知、情

7、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明显障碍,致使患者歪曲地反映现实,不能适应正常的生活,具有危害自身和社会的行为者,临床又称为重型精神障碍。这类患者一般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缺乏现实批判能力。一般认为精神病包括器质性精神障碍和“功能性”精神病,后者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精神病的三个特点:严重脱离现实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现实检验能力是一种基本的自我功能,指检验并客观准确地评价所在环境的性质和特征的能力,可藉以区别外在客观世界与内心主观世界,准确地判断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现实检验能力受损在精神

8、科临床上主要是意识障碍、幻觉、妄想等导致的。患者完全沉浸在自己错误、病态的精神世界中,对外界客观环境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区分主观和客观,将二者混为一谈。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职业能力和遵守社会规则能力缺乏症状自知力(1)患者是否承认自己有一些有别于他人的表现,即异常表现(2)患者是否认为这些表现是病态(3)是否认为这些病态表现是精神问题(4)是否需要治疗。精神病的疾病负担以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的减少作为疾病负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