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鼠疫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ID:18766834

大小:3.77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8-09-22

鼠疫的早期识别与处理_第1页
鼠疫的早期识别与处理_第2页
鼠疫的早期识别与处理_第3页
鼠疫的早期识别与处理_第4页
鼠疫的早期识别与处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鼠疫的早期识别与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鼠疫的早期识别与处理北京地坛医院陈志海chenzhihai0001@yahoo.com.cn13501340403人畜共患病鼠疫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其诊断就必须从人畜共患的特点入手人畜共患传染病,简称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在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鱼类、两栖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即人类与脊椎动物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的一类疾病,例如鼠疫、炭疽、乙脑、布鲁菌病。鼠疫原发于啮齿动物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跳蚤。肺鼠疫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人类鼠疫流行病原学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pes

2、tzs)旧称鼠疫杆菌属于小杆菌科(Parvobateriaceae)耶氏菌属(Yersinia),最初是由日本学者北里柴三郎和法国学者耶尔森在1894年香港鼠疫大流行时各自发现的。鼠疫耶尔森菌为两端钝圆、两极浓染、革兰阴性球杆菌,大小约1~1.5μm×0.5~0.7μm,无鞭毛、无芽孢、有荚膜,兼性需氧,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荚膜是该菌能在细胞内生存和繁殖的原因之一对外界抵抗力较弱,特别是对热和干燥敏感。日晒、煮考和常用化学的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对寒冷的抵抗力很强,在-30℃时仍可以存活。在脓液或痰液中可存活10~20天,在鼠蚤体内可存活1个月,在尸体中可存活数周

3、至数月。可存在于病人的各种组织、血液和体液中,粪便亦可带菌流行病学传染源鼠类和其他啮齿动物,肺鼠疫病人、带菌者。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又称为人性流行。经鼠蚤传播经皮肤传播其他蚤叮咬叮咬前叮咬后剥獭流行病学人群易感性人对鼠疫耶尔森菌普遍易感,流行特征流行地区分布鼠疫自然疫源地季节性职业性发病机理鼠疫菌为兼性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感染时沿淋巴管随淋巴流向所属淋巴结中增殖,引起急性淋巴腺炎,并先在巨噬细胞内增殖后才转为细胞外增殖。鼠疫菌从细胞内增殖到细胞外的过程,需要许多毒力相关因子的参与。如pMT1质粒上的caf1编码F1抗原,表达后定位于细胞表面,形成鼠疫菌的纤维状荚

4、膜,这个抗吞噬多肽与III型分泌系统协同调理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鼠疫菌由淋巴腺侵入血液循环,引起鼠疫败血症和继发性肺鼠疫。原发性肺鼠疫是经呼吸道传染而发病的。鼠疫菌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累及淋巴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实质脏器,表现出特有的出血性炎症和脂肪变性。鼠疫菌产生两种毒素,一为外毒素(毒性蛋白质),鼠毒素主要是抑制辅酶Q还原,主要作用于全身外周血管内皮细胞,引起炎症、坏死出血,导致血液浓缩和致死性休克等,另一为内毒素(脂多糖),较其它革兰阴性菌内毒素毒性强,能引起发热、DIC、中毒性休克。鼠疫基本病变是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病变。淋巴结肿常与周

5、围组织融合,形成大小肿块,呈暗红或灰黄色脾、骨髓有广泛出血;皮肤粘膜有出血点,浆膜腔发生血性积液;心、肝、肾可见出血性炎症。肺鼠疫呈支气管或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及肺泡有出血性浆液性渗出以及散在细菌栓塞引起的坏死性结节。临床表现潜伏期:腺鼠疫1~12天,一般3~4天。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数小时~3天。全身中毒症状:各型早期全身中毒症状相似:急起的高热、颜面及结膜充血、出血,酒醉样面容,步态蹒跚,极度衰竭、出血倾向、意识模糊、头痛及四肢剧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肺鼠疫病死率高,流行病学方面的危害最大。包括原发性肺鼠疫和继发性肺鼠疫具有严重的鼠疫一般症状外,还有呼吸系统

6、感染的特有症状。潜伏期短,发病急剧,发展迅猛,发病数小时后出现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速转为大量鲜红色血痰。呼吸困难与发绀迅速加重。肺部可以闻及湿性啰音,呼吸音减低,体征与症状常不相称。未经及时抢救者多于2~3天内死于心力衰竭、休克。病程第7天,X线胸片右肺呈“白肺”状,左下肺可见片状影病程第19天,肺部阴影吸收不明显病程第23天,右上肺部阴影有所吸收,左下肺吸收明显病程第30天,右上肺部阴影有所吸收,左下肺吸收明显男,53岁,高热,寒战,体温40℃,咳嗽、咳痰及胸痛,咳泡沫样血痰,呼吸困难明显,伴轻度头痛病程第7天,左肺中下部和右肺中叶可见片状影病程第13天,

7、肺部阴影有所吸收病程第19天,肺部阴影有所吸收病程第30天,右肺炎性阴影基本吸收,左肺吸收明显女,40岁。发病时出现高热、咳嗽及咳痰,为淡黄色泡沫样痰,痰中可见血丝,量不多,伴胸痛,呼吸困难,SpO2为80%临床表现腺鼠疫最常见,多见与流行初期;好发部位:腹股沟、淋巴结、颈部淋巴结,多为单侧;淋巴结及其周围组织显著红、肿、热、痛,触之坚硬、剧痛,以病后2~3d最重;1w后很快化脓、破溃,可发展为败血症或肺鼠疫。旱獭剥皮时左手中指末端刀割伤患者左腋下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6×6cm)腺鼠疫患者败血型鼠疫(鼠疫败血症)最凶险。多继发于肺鼠疫或腺鼠疫。原发鼠疫败血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