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学案1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学案1

ID:18778495

大小:5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23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学案1_第1页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学案1_第2页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学案1_第3页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学案1_第4页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学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学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学案(一)【学习目标】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三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带电本质;掌握电荷守恒定律,会运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有关静电现象;知道什么是元电荷、电荷量;【自主探究】一、认识电荷1.自然界中有哪几种电荷?分别是什么物体带的电? 2.带电的物体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力吗?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哪些?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是从哪里来的?二、理解电荷守恒定律:1.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既然电荷不能被创造或消灭,那么为什么却可以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三、理解几个概念:1.什么叫电荷量?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什么?2.

2、什么叫元电荷?物体所带电量的电荷量与元电荷之间是什么关系?历史上哪位科学家最先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这一关系的?【思考与练习】1.有三个完全一样的绝缘金属球,A球带的电荷量为q,B、C均不带电。现要使B球带的电荷量为3q/8,应该怎么办?(提示:接触带电,电荷守恒) 2.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BCD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3.如图所示,A、B是被绝缘支架分别架起的金属球,并相隔一定距离,其中A带正电,B

3、不带电,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A.导体B带负电B.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荷,并且电荷量大小相等C.若A不动,将B沿图中虚线分开,则两边的电荷量大小可能不等,与如何分有关D.只要A与B不接触,B的总电荷量总是为零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  )A.正、负电荷最早由美国科学学家富兰克林命名B.元电荷电荷量的大小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C.元电荷就是电子D.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或质子所带电量大小相等的电荷量5.将不带电的导体A和带有负电荷的导体B接触后,在导体A中的质子数(C  )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加后减少6.如图所示

4、,将带电棒移近两个相同且不带电的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哪些方法能使两球带等量的电荷?(提示:静电感应,电荷守恒) 【多学一点】 人类对电的认识“电”一词在西方是从希腊文琥珀一词转意而来的,在中国则是从雷闪现象中引出来的。自从18世纪中叶以来,对电的研究逐渐蓬勃开展。它的每项重大发现都引起广泛的实用研究,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今,无论人类生活、科学技术活动以及物质生产活动都已离不开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带有专门知识的研究内容逐渐独立,形成专门的学科,如电子学、电工学等。电学又可称为电磁学,是物理学中颇具重要意义的基础学科。古人对于

5、电的理解自然界的雷鸣电闪,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要对雷电现象做出正确解释,在当时是很困难的,因此人们在民间流传着各种神秘的和迷信的看法。不过,雷电现象终究是自然界固有的,人们能够控制并重复实现的电学现象是摩擦琥珀后可使它吸引纸屑、芥子等微小物体的实验。 静电学的发展公元前600年前后,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发现了当时的希腊人摩擦琥珀吸引羽毛。但在当时人们认为“琥珀吸引微物是它们内在的能力”,并不能给出正确的结论。天上的雷电和手中的琥珀在人们看来这些现象与磁石吸铁一样,属于物质具有的性质此外没有任何联系。直到18世纪,通过美国人富兰克林著名的在雷雨中放风筝的实

6、验,证明了雷电和摩擦带电具有同样的属性。在中国,西汉末年已有“碡瑁(玳瑁)吸偌(细小物体之意)”的记载;晋朝时进一步还有关于摩擦起电引起放电现象的记载“今人梳头,解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1600年,英国物理学家吉伯发现,不仅琥珀和煤玉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相当多的物质经摩擦后也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他注意到这些物质经摩擦后并不具备磁石那种指南北的性质。为了表明与磁性的不同,他采用琥珀的希腊字母拼音把这种性质称为“电的”。吉伯在实验过程中制作了第一只验电器,这是一根中心固定可转动的金属细棒,当与摩擦过的琥珀靠近时,金属细棒可转动指向

7、琥珀。也是大约在1660年,马德堡的盖利克发明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他用硫磺制成形如地球仪的可转动球体,用干燥的手掌摩擦转动球体,使之获得电。盖利克的摩擦起电机经过不断改进,在静电实验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到19世纪霍耳茨和推普勒分别发明感应起电机后才被取代。18世纪电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1729年,英国的格雷在研究琥珀的电效应是否可传递给其他物体时发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金属可导电,丝绸不导电,并且他第一次使人体带电。格雷的实验引起法国迪费的注意。1733年迪费发现绝缘起来的金属也可摩擦起电,因此他得出所有物体都可摩擦起电的结论。他把玻璃上产生的电叫做

8、“玻璃的”,琥珀上产生的电与树脂产生的相同,叫做“树脂的”。他得到:带相同电的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