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量评价课件

水资源量评价课件

ID:18883198

大小:4.78 MB

页数:130页

时间:2018-09-26

水资源量评价课件_第1页
水资源量评价课件_第2页
水资源量评价课件_第3页
水资源量评价课件_第4页
水资源量评价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资源量评价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7.4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第三章水资源量评价第一节水资源的形成第二节地表水资源量的评价第三节地下水资源量评价2007.4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第一节水资源的形成一地表水资源的形成与类型二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与运动规律2007.4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一地表水资源的形成与类型降水、径流和蒸发是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三者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制约着区域水资源数量的多寡和可利用量。1降水2径流3蒸发2007.4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1降水降水决定着不同区域和时间条件下地表水水

2、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空间分布状态,制约着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与数量。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程度常用年降水量的极值比Ka或年降水量的变差参数Cv值来表示。(1)年降水量的极值比Ka(2)年降水量的变差参数Cv值2007.4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1)年降水量的极值比Ka年降水量的极值比Ka可表示为:式中——分别为最大年降水量、最小年降水量Ka值越大,降水量年际变化越大;Ka值越小,降水量年际变化小,降水量年际之间均匀;对我国而言,年降水量变化最大的地区是华北和西北地区2007.4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

3、(2)年降水量的变差参数Cv值变差参数Cv:数理统计中用均方差与均值之比作为衡量系列数据相对离散的参数,又称离差系数或离势系数。①均方差σ②变差系数Cv2007.4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变差参数Cv值年降水量变差参数Cv值越大,表示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越大,反之就越小;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的Cv值在0.4以上,个别干旱盆地的年降水量高达0.7以上;华北、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地区,为0.25~0.35,黄河中游的个别地区也在0.4以上;东北大部地区年降水量Cv值一般在0.2以上,东北的西部地区Cv值高达

4、0.3左右;南方湿润地区是全国降水量Cv值变化最小的地区,一般在0.2以下。2007.4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2径流(1)河流径流的补给(2)径流的时空分布(3)河流径流的表示方法2007.4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1)河流径流的补给河流径流的水情和年内分配主要取决于补给来源,我国河流的补给可分为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和积雪、冰川融水补给。1)雨水补给: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河流补给都以雨水补给为主2)地下水补给:全国地下水补给河道的水量占年径流量的25%~30%3)冰川、融雪水补给:所占比重不

5、大,约占全国径流量的1.9%,水量有限(2)径流的时空分布1)径流的区域分布从全国范围看,年径流深度分布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径流量的动态变化年径流量的多年变化一般用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表示3)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关键取决于河川径流补给来源的性质和变化规律2007.4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2007.4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3)河流径流的表示方法河流径流:流域上的降水,除去损失后,经由地面和地下途径汇入河网,形成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简称径流径流按其空间的存在位置分为地表径流和

6、地下径流;按其形成水源的条件分为降雨径流、雪融水径流以及冰融水径流等地表径流:指降水除消耗外的水量沿地表运动的水流;地下径流:指降水后下降到地表以下的一部分水量在地下运动的水流;固体径流:水流中夹带的泥沙2007.4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表示径流的特征值:流量Q流量Qt为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单位以表示。由实测的各时刻流量可绘出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流量过程线:2007.4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表示径流的特征值:径流总量Wt、径流深度Rt径流总量Wt指在一定的时段内通过河流过

7、水断面的总水量,单位为。t时段内的平均流量为,则t时段的径流总量为:径流深度Rt是设想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所得的水深,单位为mm,计算公式:2007.4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表示径流的特征值:径流模数M、径流系数α径流模数M为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单位为,可表示为:径流系数α为某时段内的径流深度与同一时段内降水量之比,以小数或百分数计,计算公式为:对于闭合流域径流深度将小于降水量,即α<12007.4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3蒸发蒸发主要包括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水面蒸发主要反映

8、当地的大气蒸发能力,主要影响因素:气温、温度、日照、辐射、风速等。我国水面蒸发强度的主要分布地区表:2007.4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陆面蒸发量陆面蒸发量:指某一地区或流域内河流、湖泊、塘坝、沼泽等水体蒸发、土壤蒸发以及植物蒸腾量的总和,即陆地实际蒸发量。我国的陆面蒸发量分布趋势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干旱指数γ:某一地区年水面蒸发量Eo与年降水量P的比值:干旱指数γ表示某一特定地区的湿润和干旱的程度,γ值大于1,表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γ值越大,干旱程度越严重;反之气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