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果酸的研究进展

熊果酸的研究进展

ID:19156412

大小:23.6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29

熊果酸的研究进展_第1页
熊果酸的研究进展_第2页
熊果酸的研究进展_第3页
熊果酸的研究进展_第4页
熊果酸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熊果酸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熊果酸的研究进展作者:肖坤福郑云法刘成左张春牛【关键词】熊果酸;,,,检测方法;,,,提取方法;,,,动物实验;,,,临床研究熊果酸是广泛存在于白花蛇舌草、女贞子、乌梅、夏枯草等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有研究表明熊果酸具有镇静、抗炎、抗菌、抗糖尿病、降血糖等多种生物学效应,早在1996年,日本学者神藏美枝子等人从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越桔叶中提取了具有较高熊果酸浓度的熊果酸产品,产品中除含有25%的熊果酸外,尚含有大量的熊果酸衍生物、熊果苷和其它三萜类化合物等,具有多种活性成分,用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心血

2、管系统疾病、稳定肝功能等。现在人们对其研究越来越多,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研究进展。  1提取方法对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是其研究起点,没有较好的提取工艺,就更谈不上对其进一步研究。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有些科研工作者[1~5],通过正交实验确定85%~95%的乙醇提取熊果酸效果最佳。崔星明等[6]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得到的芦笋提取物,用甲醇溶解,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得到了56个组分。发现有保留时间和熊果酸基本一致的峰。其质谱分子离子峰和特征碎片峰都与熊果酸的一致,确定该化合物

3、为熊果酸。  2检测方法在检测方法方面,有不少科研工作者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熊慧敏[7]全面地论证了薄层层析-双波长扫描法测定大山楂咀嚼片中熊果酸含量的检测限的线性范围可行性,并考查了此方法的测定熊果酸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从而证明薄层层析-双波长扫描法测定熊果酸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回收率均都达有关规定的要求,本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结果可靠,可作为检验产品质量的一个快速而实用的定量方法。朱玉琴等[8]在采用薄层扫描检测保驾胶囊中熊果酸的含量时首次对显色剂进行了改进,并验证了醋酸-浓硫酸(9∶1)比10%硫酸乙醇

4、显色要好,检测限低等优点。与此同时,杨云等[9]在采用薄层层析检测牙周康泰胶囊熊果酸的含量验证了10%磷钼酸乙醇液比10%硫酸乙醇显色要好。罗启剑等[10]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连钱草中熊果酸含量。郭艳玲等[11]和陈志强[12]采用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了补肾颗粒和消食贴中熊果酸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周静等[13]探求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女贞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取女贞子氯仿提取液自然挥发干,甲醇溶解经甲酯化后,进样分析。色谱条件:HP-1毛细管柱,柱温280℃,氮气为载气,氢火

5、焰检测器。分析结果表明熊果酸的线性良好,回收率为%±%。所建立的气相色谱法可以作为女贞子药材的质量检测方法。施慧君等[14]采用HPLC法测定知柏地黄冲剂中熊果酸的含量。选用ODS-C: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99∶1),磷酸调,检测波长:20nm,流速:/min,柱温25℃的条件下,熊果酸线性关系良好(r=)平均回收率达%(RSD=%)。罗晓清等[15]采用RP-HPLC法测定石精叶中熊果酸含量,色谱柱为ZorbaxODS柱,用甲醇,醋酸水溶液(88∶1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5nm。结果熊果酸和齐墩果酸

6、的平均收率分别为%、%(n=3)。RSD分别为%,%(n=3)。方法准确、灵教、快速,可作为石抽叶药材的质量检测方法之一。杨书良等[1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从影响熊果酸测定的各个方面(例如:粒度、煎煮次数、溶媒量、提取时间等)进行测定和和正交分析,从而论证了它比薄层层析法更精确、更可靠、灵敏度更高,重现性更好。鞠建华等[17],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熊果酸含量,但他在前人的基础上调节流动相的比例和加入改性剂乙酸胺,验证了此改进方法可以使熊果酸和它的同分异构体齐墩果酸达到基线分离,并使基线平稳、峰型和分离效果较佳。

7、鄢立新等[18]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熊果酸时通过实验验证了在流动相中加入少量的醋酸可提高熊果酸的分离度,因为少量醋酸的加入使流动相蒸发所需的漂移管温度和气体流速应比初始条件高,可以在试验中逐渐增加漂移管温度和气体流速。刘海兴等[19]首先采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此方法能有效地分离和测定熊果酸,测定精密度比其它方法高,最易适合低含量测定,此方法准确、样品及试剂消耗少等优点。但此方法可操作性难度大,不适合简捷检测。闫花丽等[20]曾经采用重氮甲烷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熊果酸的含量,此方法精密度高,检测限

8、低,并克服了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二者是性质和结构相似)难分离、难分别测定等优点。但此方法工艺繁锁,可操作性难度大,故现在很少有人使用此方法。也有人如皮文霞等[21]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熊果酸的含量。此方法很少有人采用,因为此方法精确度不够,实验重复性差,不便采用。3药理效应在药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黄镜等[22]采用MTT法、DNA凝胶电泳、形态学等方法观察到熊果酸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