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组织制度安排: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及其原因

村级组织制度安排: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及其原因

ID:19195975

大小:30.28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9-29

村级组织制度安排: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及其原因_第1页
村级组织制度安排: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及其原因_第2页
村级组织制度安排: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及其原因_第3页
村级组织制度安排: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及其原因_第4页
村级组织制度安排: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及其原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村级组织制度安排: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及其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村级组织制度安排: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及其原因  【作者】贺雪峰【作者简介】贺雪峰作者单位中央湖北省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湖北荆门市48000【内容提要】本文认为,造成现实村级组织制度安排与成文村级组织制度安排差距的原因,表面上只是村级组织成文制度安排不完善,实质上则是在现代化转型时期,村级组织被赋予了矛盾的功能要求。造成村级组织成文制度安排与理想制度要求差距的原因,并非成文制度设计者不聪明,而是转型时期的村级组织天然具有非理想的特征。【正文】在农村,运作成本最低,运用效率最高的村级组织即理想村级组织。理想村级组织是一种理想的存在状态,现实中的村级组织制度与理想的村级组织制度之间存

2、在着重大差距,这种差距分别体现在理想村级组织制度与成文村级组织制度和成文村级组织制度与实际村级组织制度两个层面,下面,我们对这两个层面的差距及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一、理想村级组织制度与成文村级组织制度的差距理想村级组织制度应该满足:(1)实际制度与成文制度有较高的一致程度;(2)成文制度本身就是行为模式与制裁手段的结合;(3)成文制度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必须是不相矛盾的;(4)成文制度安排必须充分照顾到非正式制度安排。显然,村级组织的这种理想状况与现实成文村级组织制度之间有着十分重大的差距。在现阶段,作为实际掌握并分配公共权威的村级组织,主要是村党支部与村委会。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实

3、际运作又分别是以《党章》和《村委会组织法》及其它一些成文的规定与条例为基础的。依据《党章》及《村组法》等成文制度规定,村一级作为自治领域,村级事务唯一合法的办事主体是村委会,村党支部只是党内组织,虽然是执政党的组织,但它更应该起的作用是政治领导、意识形态宣传和表率示范以及支持村委会进行自治工作等,因而不是分配公共权威的村级组织。在这里,我们以《村组法》为基础,来比较一下村级组织理想制度与成文制度的差距。从《村组法》来看,村级组织成文制度与理想制度的差距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村组法》没有满足行为模式不相矛盾的理想要求。从行为模式上讲,《村组法》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向人民政府反映村

4、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显然,此条款给村民委员会规定的行为模式是代表村民的利益向人民政府提出要求。考虑到村委会是自治组织,村委会从此条款中获得的行为模式理应是代表村民意志并维护村民利益要求。同时,《村组法》第三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显然,此条款给村民委员会规定的行为模式是应积极回应乡镇行政的指令。考虑到乡镇行政在村级并未设立派出机构这一现实,村委会从此一条款中获得的行为模式理应是听从乡镇行政指令,维护乡镇行政权威。假定村委会代表村民意志与维护行政权威这两方面的行为模式是不同层次,或同层次但不会尖锐对立的方面,村委会就有可能同时完成这两种功能要求。

5、然而,在现实中,特别是在中国农村社会的转型时期,村民对村委会维护自己利益的要求和乡镇行政对村委会维护自己行政权威的要求往往不是同层次的,而且还可能尖锐对立。例如,乡镇行政现代化的努力与村民落后的思想状况之间,乡镇行政提取经济资源的努力与村民要求减轻负担的要求之间,乡镇行政减弱传统势力影响的努力与村民以家族或宗教为背景抗拒国家权威的渗入方面,都是层次相同、方向相反的要求,这些相反的要求具体到村委会的行为中,就出现了村委会行为模式的尖锐矛盾。在这个时候,无论村民及乡镇行政对村委会的制裁手段多么有效,村委会都无法同时完成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行为要求,由此造成村委会应该完成的功能与实际可以完成的功

6、能的差距。当然,因为制度手段的选择,村委会可以在某些时候同时完成两方面的行为模式或功能目标,但这种完成应看作是暂时的局部的均衡,而不是理想状态。也就是说,在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下,这种暂时的局部的成功,很容易被村民与乡镇之间的矛盾所破坏。一旦暂时的均衡被打破,制度往往就具有不可逆转性,原来可以实现两方面目标的村委会,就仅向或主要向一个方向发展自己的行为,并在实际运作中牺牲另一方面的功能目标。例如,当村委会在乡镇行政与村民群体的矛盾中采取的中间立场引起了乡镇行政的恼怒,并通过严厉的制裁手段对村委会进行了制裁之后,村委会在以后的行为中必然会以乡镇行政的意志为主导方向。其二,《村组法》没有满足行

7、为模式与制裁手段必须结合的理想要求。《村组法》规定了村委会两个主要的行为模式,即“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的行为模式和“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的行为模式。《村组法》第九条和第十一条规定:“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会议有权撤换和补选村民委员会的成员”。当然,这种通过选免进行制裁的手段是一种严厉的制裁手段。村委会若不依据村民的意愿行事,村民就可以对之严厉制裁,此一制裁手段足以保证村委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