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细菌的启示

3 细菌的启示

ID:19257090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8

3  细菌的启示_第1页
3  细菌的启示_第2页
3  细菌的启示_第3页
3  细菌的启示_第4页
3  细菌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3 细菌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3细菌的启示!第二*教育;资)源Q网d33细菌的启示!第二*教育;资)源Q网d33细菌的启示!第二*教育;资)源Q网d3细菌的启示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3.积累词语,掌握“豁免”“一以贯之”“不卑不亢”“不温不火”“束手待毙”“砥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预习要求  1.扫除文章障碍,积累字词,通读课文。  2.了解文体特点,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章的要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

2、预习  听写下列词语:  名副其实,得天独厚,一招鲜吃遍天,一以贯之,不卑不亢,不温不火,束手待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砥砺。  (二)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非典”的日子里,人们谈“菌”色变,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学者郑也夫的精彩演讲《细菌的启示》,让我们去看看细菌真的是那么可怕吗?  (三)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明确:这篇演讲稿作者主要从“认识细菌”和“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两方面告诉我们细菌并不可怕。学生通过阅读能把握住细菌的性质和特;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  (四)学习“认识细菌”。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细菌的性质和特征。  1.生

3、物界元老  2.无所不在  3.发挥重要作用  4.不可毁灭性  5.寄生  学生画出各段的中心句。  (五)学习“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  教师把握住重点突破文章的最后两段。  学生活动:  1.朗读。  2.归纳主要内容,教师指导归纳大意。  (“当我们从生物的世界到人类的社会…….开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较量。  “在“非典”期间……谢谢大家“可归纳为,作者演讲的目的。)  3.教师小结: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细菌,认识了细菌,并牢记——细菌并不可怕。  (六)布置作业: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请说出你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品味文章的写

4、作特色。让学生找出句子来分析。  1.作者在演讲中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生动的比喻。  2.文中大量设问句的运用。  3.作者通过许多生动而新鲜的例子来引起鸣众和读者的兴趣。  4.文中很多处运用数据来论证,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例:  (1)文章第一段,从时间上讲,细菌存在的历史最古老,但是作者不说“古老”,而说细菌是地球上的“元老”。“元老”这个字眼,本来是指人类政治、社会集团中资格最老、影响力最强者。这和细菌有根本的不同,但是,用了这个词语,特别强调其年代久远,不可小觑,带有一种轻松、调侃的意味。  (2)细菌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讲细菌的知识,难免抽象。作

5、为科普文章,作者尽可能把它具体化、感性化。如讲到“寄生”这样抽象的科学概念,作者用了一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  小结:尽可能让抽象的科学道理和日常感觉缩短距离,是科普文章基本手法之一。  (3)通常,我们把“杀菌”、“灭菌”等等,经常在挂在口头上。但是,作者告诉我们,从科学角度来说,消灭细菌是不可能的,而且在事实上:  其实人类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要彻底消灭细菌,人类也没有能力办到。  把日常生活经验和科学道理放在直接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中,从心理学来说,这是引起好奇、关注的手法。从文章的写作方法来说,就是从感性经验提出理性问题的方法。  (4)严格来说,人类并不需要消

6、灭全部细菌,因为有些细菌是有益的。这里的关键词语是“有害的”和“有益的”,有了这二者,论点就比较严密了。这里有一个形成论点的技巧,当你发现初始的论点不够准确,涵盖面过分宽的时候,就用得着这种方法,就是把论点加以限制。在前面加上限定的词语:不是要消灭全部细菌,而是一部分,“有害的”一部分。  (5)“抗生素”的事例。  这个例证,举得很有智慧。本来论据的任务,就是对前面的论点加以说明。但是,这个论据却不但是说明,而且把论点发展了。这个材料,是一个历史经验的总结:二十世纪初,抗生素代的到来,给人类造成了错觉,以为人类对细菌的斗争已经大获全胜。但是,很快就被证明是错误。

7、  这个历史经验的材料好处是,不但说明了前面的论点,而且提出了下面的问题,把更深刻的科学原理的一系列因果揭示出来了:1,由于细菌产生了抗体;2,抗体的产生是由于细菌基因复制总是有变化;3,复制的速度又是很快的,而人类繁殖却很缓慢。  小结:强调科学道理和日常生活感觉的不同。  (二)品味本文精彩的句或词。学生精读课文,并把文中精彩的语句或词语找出来,分组讨论并交流,最后说说这些语句或词语的精妙之处。  这个环节较为灵活。注意:(1)学生要言之有理;(2)不要轻易给学生泼冷水。  (三)本文小结和布置作业。  1.科学就是对常识的颠覆,对常识的批判,就是对人的启蒙。

8、这样的文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