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德育制度,提高德育实效

完善德育制度,提高德育实效

ID:19355742

大小:17.1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1

完善德育制度,提高德育实效_第1页
完善德育制度,提高德育实效_第2页
完善德育制度,提高德育实效_第3页
完善德育制度,提高德育实效_第4页
完善德育制度,提高德育实效_第5页
资源描述:

《完善德育制度,提高德育实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完善德育制度,提高德育实效  摘要:德育是一切阶级和阶层用来维护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利益的工具,是为最终培养出本阶级接班人和巩固、发展本阶级政权服务的。中外各党派都把德育放在极重要的地位。任何国家、社会和个人也都离不开制度,因为制度提供人的行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世界将充满不确定性,正是制度使行为达到一定程度的规范。因此说,德育制度建设是有效实现德育功能的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德育德育制度德育实效性    德育制度,是指有关学校道德教育规范的体系,它既对学校德育工作作出规定,又对学生的道德发

2、展和道德面貌作出规定。德育实效性指的是德育效果的现实表现结果,即学生在政治思想品质方面的表现。  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德育制度的道德合理性,充分注意到德育制度的整体性和动态复杂性问题。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德育模式,使德育走向生活,经过全方位配合行动,切实提高德育整体实效性。  1.重建德育制度五大特性平衡,完善德育制度的道德合理性  德育制度存在五个基本特性,即导向性、保障性,相对前期性、相对滞后性、相对稳定性。当五大特性间的矛盾平衡

3、关系被打破时,德育制度缺陷就会显露出来。社会环境是德育制度五大特性之间矛盾平衡关系的最大破坏者。但德育制度五大特性具有自身重建平衡的能力,它会促使德育制度重新建立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的平衡,而重新建立平衡往往是针对已经显现的具体的缺陷进行的。因此,可以从对具体缺陷的分析入手,寻找解决的方式,重新建立新的平衡。表现出问题的点,正说明新的平衡点应建立于此。事实上,德育制度具有相对前期性,也正是因为有这一点的存在,教育才能担负起为未来培养人才的使命。未来则正是通过教育在现阶段培养的人而改变的。从长远看,德

4、育制度是社会环境的真正缔造者。因此可以说,德育制度的德性是社会制度德性的德性。但是,社会环境不会因为德育制度的改变而迅速改变,德育制度本身也不会因为社会环境的改变而迅速体察到德育制度五大特性的失衡,这期间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混变时期,繁重的重建工作正是在这期间完成的。从德育制度的角度分析,完善德育制度道德合理性的问题,是提高德育实效性最根本的问题。解决德育制度的道德合理性问题的主要手段是针对德育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完善。由此开始,可实现德育制度五大特性平衡重建,更具道德合理性的德育制度在和谐的平衡环

5、境中,必然会使德育实效性有极大提高。  2.德育走向生活  道德源于人们物质生活过程中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因此,道德教育原本就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就是生活本身。随着制度化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学校教育与生活开始分离,教育的内容开始摒弃日常生活经验,走向知识,进而把科学视为惟一的追求。苏格拉底和赫尔巴特已经证明:道德是以知识为基础的,道德是可教的。学校德育正是以此为理论基础,对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设计的。正是德育的这一特性,使德育逐渐成为一种知识教育。德育在失去生活底

6、蕴的同时也会丧失人文特性。  人的道德是植根于人们的现实生活的。人的道德品行的养成与体现发生在每个具有偶然性的真实生活情境中,道德教育不可能建立在远离人实际生活的空中楼阁。过去德育的一个失误就在于德育与生活的脱离,以致本应完成发展人的德性的道德教育,变成了单纯德育知识的教育,并产生了把具有德育知识的多少,做为个人德性评价标准的趋向。进入21世纪,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学校德育就是要揭示人的生活意义,重在对学生的引导与理解。德育过程中的理解一定要“回归到生活世界中”,一定

7、是对学生日常生活与发展中现实道德水平的理解与指导。道德知识的掌握和道德认知的发展,只有扎根于生活之中才有意义,才会产生道德情感、道德信念,才能付诸于道德实践,转化为道德行为。  德育走向生活是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一方面,“关注学生道德生命自由生长的主体道德教育,必须在生活世界中进行”。另一方面,德育与生活的内在联系,要求德育表现出生活的特征。首先,德育是为了生活的。道德教育的根本在于引导儿童从目前的生活,逐渐走向未来可能的生活。这不是一个准备的过程,而是一个本身不断完善的过程,“是善的价值

8、的充盈过程”。其次,德育是存在于生活中的。德育要教会儿童的是直面生活的问题和困境,而不是到隔离生活的真空中去。德育就存在于生活之中。有了这两点,显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道德教育就是一种生活。  当然,德育走向生活并不是回归田园般的日常生活世界。固然,德育在技术理性支配下,由于过于追求科学化,使德育变成了道德知识教育,但是,毫无疑问,科学在道德教育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德育如果不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只能是盲从的、非理性的。但这也确实带来了与生活脱离的弊端。而德育走向生活也自然会受到日常生活世界本身的自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