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1例门诊患儿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doc

1651例门诊患儿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doc

ID:19364261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1

1651例门诊患儿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doc_第1页
1651例门诊患儿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doc_第2页
1651例门诊患儿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doc_第3页
1651例门诊患儿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1651例门诊患儿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651例门诊患儿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2007年10月门诊药房退药记录1651例,对退药原因及不良反应退药的药物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退药原因以药物不良反应为主,占退药总数的32.6%,其中又以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导致退药居多。结论:加强抗菌药的合理应用,改善患儿用药的依从性,从而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关键词】儿童;退药;分析;对策[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reasonsofdrugdeclini

2、ng,anddiscussthestrategy.Methods:Dataof1,651casesofdrugdecliningbyoutpatientsfromMaytoOctoberof2007weregatheredandanalyzedaccordingtotheircausesanddifferenttypesofthosedrugsdeclinedduetoADR.Results:ADRwasthemainreasonfordrugdeclining(32.6%),andthedrugsdeclin

3、edmostwereantibiotics.Conclusions:Inordertoreducetheincidenceofdrugdeclining,weshoulduseantibioticsmorereasonablyandimprovedrugcompliance.[Keywords]Children;Drugdeclining;Analysis;Measure《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六章第二十七条明确指出: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1]。为此我院规定冷藏药品、特殊药品、包装破损

4、污染等药品原则上不允许退药。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存在多种特殊原因,如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住院、治疗方案更改等不可避免。若一律不得退药,除了造成患者的经济损失外,有可能加剧医患矛盾,影响医院正常的医疗工作。现对我院门诊药房日常工作中登记的1651例退药记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减少退药行为。1资料和方法资料来源于2007年5月~2007年10月我院门诊药房登记的退药记录1651例,按照退药原因分类统计,如过敏反应等药物不良反应、患儿因病情变重而由门诊转住院、由于家中有自备药等因素造成家长要求退(换)药

5、、因治疗效果不明显导致治疗方案更改、医生电子处方录入错误等,同时对因不良反应退药的药物分布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退药原因统计4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患儿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是导致退药的最主要因素,占退药总数的32.6%;其次患儿病情变重而被要求住院或治疗效果不明显而改变治疗方案造成退药分别占21.3%和15.6%,这与儿科疾病的特点有关,该类病人由于病情发展较快或反复,需住院进一步治疗或调整用药;家长因多种原因要求退(换)药占退药总数的20.1%,所占比例不可忽视。此外,由于医生录入错误和用药不合理造成退药分别占

6、7.1%和1.6%。表1退药原因统计2.2因不良反应退药的药物分布统计结果见表2。539例因不良反应退药的药物分布中,抗菌药引起退药484例,占89.8%,高居首位,这与抗菌药物在儿科门诊广泛应用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有关,其中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过敏最为常见,大环内酯类主要引起胃肠道反应。所退药以针剂为主,且绝大部分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提示静脉给药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的易发因素之一。表2因不良反应退药的药物分布统计3讨论3.1退药原因分析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是我院门诊主要的退药原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极其复杂,有

7、药物方面的原因、患儿机体方面的原因及给药途径的影响。对于儿童,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全身器官系统尚不成熟,生理功能尚不完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与成人不同,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敏感性高,更易发生不良反应。其次,由于儿童口服给药依从性较差,病情发展变化快,家长也迫切期望患儿早日康复,且相当一部分留院观察患儿病情严重常需静脉给药才可控制。因此,静脉滴注是临床医生普遍采用的给药方式,而静脉给药相对于其它给药途径更容易引发不良反应[2]。其原因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受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影响,且静脉给药

8、引起的不良反应除药物以外,还与输液器材质量、输液速度、输液环境、患者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家长要求退(换)药也是常见的退药原因。家中有药是造成家长要求退药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患儿复诊时,诊治医生未仔细询问既往用药史,造成重复开药;相当一部分家长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后,对药品的不良反应产生担忧而拒绝使用;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医生所开药品与以往所开药物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