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特点及其复习对策

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特点及其复习对策

ID:19484948

大小:4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2

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特点及其复习对策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特点及其复习对策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特点及其复习对策_第3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特点及其复习对策_第4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特点及其复习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特点及其复习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特点及其复习对策安徽省固镇县第一中学/张鑫2009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类型设置既延续以前诗歌考查的特点,又进一步拓展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审美体验和个性特色。在相应规范答题方面既表现一定的开放性,也体现了一种对考生更为深切的人文关怀。不过,万变不离其“考纲”,只要我们认真总结一些诗歌鉴赏题考查的题目类型和相应规范的答题模式,就会发现不外乎有主旨类提炼、形象类解读、意境类鉴赏、技巧类分析、语言类推断五种,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有相应规律模式对号入座,掌握考查特点,考生自然就会高枕无忧。一、主旨类提炼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要求考生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来提炼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把握诗歌内容,详细分析作者的情感,是此类题的关键点。[考查方式]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该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等。[对策指导]根据题目的不同,有两种不同的答题方式,分两步完成:第一种:抒发了什么情感→内容分析(先提炼情感,后结合事实分析)。第二种:描写什么→表达或寄寓或揭露什么(先分析事实,后提炼情感)。[答题阐释]1、提炼情感的常用套语:该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的志向;这首诗说明了……道理等。2、分析事实的方法: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阐述支持自己观

3、点的理由。除此之外,考生需要熟记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主旨: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恬淡闲适、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3、鉴赏主旨内容的步骤:描写了什么形象→构成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了什么人格。[典例分析]2009年全国卷Ⅱ: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

4、简要分析。[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根据题意,先提炼作者情感)。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根据题意,结合具体事实,对这一情感进行深入分析)。二、形象类解读诗歌形象,是指作者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既能充分寄托作者的主观感情,又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物象。它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和事物形象(写景诗中的景象或咏物诗中所描写的物象)。解读古诗词的特定形象,要把握其内涵,分析寓于形象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考查方式]这种类型题目的常

5、见考查方式,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点明了鉴赏对象的,如“某某的形象寓意是什么”,“诗中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认为某景在作者心中的含意是什么”,“诗中多处写到某某,分析其好处与作用”等;第二种是未点明鉴赏对象的,如“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情感”,“诗中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对策指导]答案(“点明了鉴赏对象”的题目,可省略第一步)分三步完成:什么形象→分析具体特征→概括形象意义。[答题阐释]解答这一类型的题目,应注意三个要点:1、阅读诗歌,根据题目所指定的范围,找出相关的诗歌形象。2、结合诗歌内容,对这一形象的特点或具体细节

6、做进一步的描写或说明,使之详细化。3、揭示形象的内涵,即读懂作者借这一形象所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志向和阐明的道理,或是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社会内涵和时代内涵。[典型分析]2009年天津卷: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笋壳。帙,包书的布套。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解答]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解读形象具体特点)。寓意:①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②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③期待得到提携,

7、使自己有所作为(揭示这一形象的寓意和时代内涵)。三、意境类鉴赏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高度融合,在意境形成中,“景”是基础,“情”和“意”是主导,“景”就是“情中景”。鉴赏古典诗词只有领会描绘的意境才能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考查方式]这一类型题目的常见考查方式有:“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等。[对策指导]答案分三步完成:描绘形象图景→概括图景特点→剖析作者感情。[答题阐释]鉴赏意境,就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合理的想象,把表现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