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手足口病的识别与救治课件

重症手足口病的识别与救治课件

ID:19657272

大小:4.17 MB

页数:85页

时间:2018-10-04

重症手足口病的识别与救治课件_第1页
重症手足口病的识别与救治课件_第2页
重症手足口病的识别与救治课件_第3页
重症手足口病的识别与救治课件_第4页
重症手足口病的识别与救治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症手足口病的识别与救治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症手足口病的识别与救治杨友国徐州市医院协会2010年4月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一般症状比较轻,绝大多数情况下,通过一个自然周期可以痊愈。但有少数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可能并发脑炎、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流行概况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主要为Cox A16型1959年将该病命名为“手足口病”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1983年天津发生Cox A1

2、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流行概况EV711969年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1975年保加利亚:705例患儿受到感染,其中149例发生了急性弛缓性瘫痪,44例死亡。1997年马来西亚:2628例发病,39例急性脊髓灰质炎样麻痹或无菌性脑膜炎,30多例患儿死亡。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129106例HFMD,其中405例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8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由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导致的肺水肿和肺出血。流行概况EV711999年以来,我国广东、福建、上海、重庆等地区报告局部流行EV71感染。

3、2007年山东临沂流行以EV71为主的手足口病。2008年安徽阜阳、海南、广州,河北等。丙类传染病发病数第三位,死亡数第一位地区分布(2008年1月1日-2008年10月10日)流行概况2009年河南、山东等多地流行。民权79例实验室检查97.5%为EV71阳性。荷泽36例实验室检查100%为阳性。流行概况截至2010年4月11日,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192344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8.26%,其中重症2119例,死亡94例。         广东、河南、广西、浙江、江苏、安徽、四川、湖北、湖南、山东等十个省份发病总数占全国总数将近80%,广西、湖南、河南、重庆等18个省份共

4、有94例死亡病例。专家评估,春季气温回暖,目前中国手足口病已经进入流行期,今后一段时间疫情将进一步上升,防控形势严峻。病原学肠道病毒,无外壳、正20面体、直径20-30nm、单链RNA病原学20多种肠道病毒可致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等型,B组的2、3、4等型。埃可病毒4、6、9、11等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又分为A、B、C3个基因型11个基因亚型,A,B1-5,C1-5。病原学我国08年重症均为EV71,基因型均为C4。西太平洋地区EV71流行,以B2/B4/C1/C2/C4为主,其中C2可引起神经系统重症。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

5、型(EV71)最为常见。病原学(理化性质)560C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对乙醚有抵抗力,20%乙醚,4℃作用18h,仍然保留感染性耐酸:在PH3.5仍然稳定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对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甲醛、氯化物、酚等化学物质可抑制活性流行病学传染源人是已知的唯一宿主及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流行病学传播途径1、粪-口途径传播:唾液与粪便(沙子、泥土等)。2、呼吸道传播: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

6、飞沫传播。3、接触传播:(主要途径):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流行病学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显性:隐性=1:100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流行特征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4~9月(3-7月)。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EV71特点EV71较强的传染性:爆发、

7、流行较高的重症率和病死率较为特殊的发病机制:病情加重突然较难做到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EV71感染手足口病/咽峡炎病毒侵袭脑脊髓炎神经源性反应肺、心损害(非炎性损害?)死亡或后遗症康复发病机理手足口病(EV71)脑膜脑炎、脑干脑炎大量儿茶酚胺释放血糖高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心率快手脚凉血压高呼吸快精神差嗜睡呕吐、惊跳抽搐、瘫痪发病机理重症危重症住院PICU脑膜脑炎、脑脊髓炎肺出血、脑疝昏迷、循环衰竭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一)普通病例表现。急性起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