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翰笙与中国农村研究

陈翰笙与中国农村研究

ID:19704765

大小:6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05

陈翰笙与中国农村研究_第1页
陈翰笙与中国农村研究_第2页
陈翰笙与中国农村研究_第3页
陈翰笙与中国农村研究_第4页
陈翰笙与中国农村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翰笙与中国农村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陈翰笙与中国农村研究  八十年前,即上一世纪的30年代,陈翰笙率领一批青年学人深入农村进行调查,历时六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通过对大量确凿资料的分析研究,他们得出结论: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陈翰笙为什么要做大规模的中国农村调查?何以能科学地成功地进行调查,何以能对中国社会的性质做出合乎实际的结论?  笔者在上一世纪80年代聆听过陈翰笙关于个人历史的几次讲述,近又阅读了他的自述和有关农村调查的文献资料,撰写成本文:从陈翰笙的学术经历和革命历程说起,概述当年大规模农村调查研究的经过,并特意简要介绍他在晚年所作

2、的两项很有价值的后续工作。  留学九年北大教授  陈翰笙(1897~2004)幼年在无锡东林小学、长沙的明德中学和雅礼学校读书。1915年,18岁时他抱着“科学救国”的志向赴美国勤工俭学。曾攻读生物学和地质学,皆因视力太差而未能继续,但他英文学得很好,记忆力尤其好,就改学历史,师从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卫斯特加德教授。  1920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美国波莫纳大学历史系,随即被推荐到芝加哥大学研究院当助教,边工作边学习。他认真研究了美国的宪法及其历史,并学习德文和法文,为了解俄国的革命,还学了俄文。他身在外国,心念祖国,为

3、研究中国近代历史,努力搜集资料写成专题论文《茶叶出口与中国内地商业的发展》,获得芝加哥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接着他到哈佛大学学习欧洲史,准备攻读博士学位。当时波士顿生活费用昂贵,而德国马克贬值,物价低廉,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他于1922年转到德国柏林大学东欧史地研究所,一面学习世界经济,一面研究欧洲历史。在三位德国同学的帮助下,他用德文写出论文《1911年瓜分阿尔巴尼亚的伦敦使节会议》,于1924年获得博士学位。  1924年4月,陈翰笙应当时正在德国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之聘,回到祖国,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讲授欧美通

4、史和史学史,并在法学系讲授美国宪法史。当年,他是北大最年轻的教授,然而他的学识之渊博、治学之严谨则是众所称道的。例如,他于1924年写了一篇关于鸦片战争前后中英茶叶贸易的文章,全文仅三千多字,引证的书刊多达五十多种,而阅读过的材料则在百种以上。他的文章内容充实,立论有据,总是掷地有声,令人折服。  陈翰笙曾为自己的一张照片题写:“如果没有掌握足够的资料,或未经缜密的分析,决不可以轻易下结论。”他从来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他的学生。  李大钊指引他走上革命道路  1924~1927年间,北京大学人才云集,思想活跃,各种

5、社会思潮并存。陈翰笙十分关心国家的命运,却一时看不清中国的前途和出路何在。在李大钊的影响下,他觉得共产党的主张不错,想加入共产党。李大钊则说:现在是国共合作时期,最好先加入国民党吧。于1925年介绍他加入了国民党。这之后,他围绕五卅惨案、“三一八”惨案、北伐战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等大事,他为共产国际在柏林的机关刊物《国际通讯》周刊投寄和发表过几十篇文稿。1926年,李大钊和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介绍他加入第三国际(193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经李大钊介绍,陈翰笙结识了北京俄文专修馆讲师彼得·格里涅维奇,思想上受

6、其影响,开始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他对照德文原本和俄文译本仔细阅读,哪一章哪一节,甚至哪一页上讲什么都能背下来。他常与格里涅维奇一起认真讨论,一谈就是大半天,有时谈到深夜。他对马克思花费40年时间写成的《资本论》很是赞佩,认为马克思对社会发展史的解释确有独到之处。  研究中国农民问题  1927年初,刚从苏联回国的蔡和森约陈翰笙会面,长谈了一个通宵。他们谈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怎样革命等问题。蔡和森向他介绍了广东海丰、陆丰的农民运动,劝他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和农民翻身问题。这次谈话引起他对农民运动的关注,意识到农民问题对于中

7、国革命的重要性,使他萌发了研究中国农民问题的志趣。  1927年4月,李大钊被捕,陈翰笙处境危险。在朋友们的掩护下,他和夫人顾淑型去了苏联,到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农民运动研究所任研究员,开始研究中国农民问题。他俩在研究所里是仅有的中国人。  对于这个研究所,陈翰笙曾有这样的回忆:“研究所的人员很少是大学毕业的,而且都没有做过研究工作,十之八九是被安插进来的一般干部,有的不过是中学程  八十年前,即上一世纪的30年代,陈翰笙率领一批青年学人深入农村进行调查,历时六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通过对大量确凿资料的分析研究,他们得出

8、结论: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陈翰笙为什么要做大规模的中国农村调查?何以能科学地成功地进行调查,何以能对中国社会的性质做出合乎实际的结论?  笔者在上一世纪80年代聆听过陈翰笙关于个人历史的几次讲述,近又阅读了他的自述和有关农村调查的文献资料,撰写成本文:从陈翰笙的学术经历和革命历程说起,概述当年大规模农村调查研究的经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