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与皮肤病

心身疾病与皮肤病

ID:19742299

大小:410.5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8-10-05

心身疾病与皮肤病_第1页
心身疾病与皮肤病_第2页
心身疾病与皮肤病_第3页
心身疾病与皮肤病_第4页
心身疾病与皮肤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身疾病与皮肤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身疾病与皮肤病解放军第四医院皮肤科刘军心身疾病的概念心身疾病,也称心理生理疾病,是一类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癌肿、银屑病等。它是心身医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也是现代医学中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心身疾病的由来多年来,人们将疾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躯体疾病,另一类是精神疾病。自1818年德国精神病学家Heinroth在关于失眠的论文中提到“心身概念”之后,直到1948年美国精神病学家Dunbar在《心身诊断和治疗纲要》一书中,才对心身概念

2、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Engle教授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概念以来,心身医学又有了长足发展。此时,人们不但从生物的医学观点去思考问题,而且也应用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去指导医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随着心身医学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实践,更加证实了新的医学模式比单纯生物学模式更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发现有些躯体疾病在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心理社会因素起了重要作用。美国心身医学研究所于1980年将这类躯体疾病正式命名为心身疾病。从此,心身疾病即成为并列于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第三类疾病。

3、心身疾病的定义心身疾病从概念上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观点认为,心理和躯体是统一生命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心理问题的疾病是不存在的,心理因素对每一病理过程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故持广义观点的人把人类大多数疾病都列为心身疾病。狭义观点认为,心身疾病是指以躯体症状为主,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躯体疾病。日本心身医学会在《心身疾病的诊疗方针》书中提出“所谓心身疾病是以躯体症状为主,在其诊断与治疗上是以心理因素具有特别意义的疾病”。美国学者Krupp提出“心身疾病不仅表现在器官功能障碍,还有病理

4、形态学变化,而且心理因素起重要作用,并导致器官和内脏组织进一步病理改变,使之恶化。”我国提出的心身疾病定义是:以躯体症状为主,心理社会因素与个性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心理行为治疗和心身综合治疗效果较满意的一类疾病。心身疾病的特点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显的病理生理过程。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和情绪反应有关。4、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植物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6

5、、心理治疗或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心身疾病的分类按躯体病变状态分类躯体病变状态可分为躯体功能性病变(心身症)和器质性病变(心身病)两类。(1)心身症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躯体功能性改变者都属于此类。如偏头痛、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皮肤瘙痒症等。这类疾病虽属于功能性改变,但亦有躯体症状和一定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也属于心身疾病范畴。(2)心身病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躯体器质性病变都属此类。但此类心身病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心理社会因素直接致病,如斑秃、神经性皮炎等病症。这类疾病在心身病中所占比例很小;另

6、一种是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中起“扳机作用”。扳机作用也就是说,疾病的躯体因素已经具备,只是没有发病,当遇到心理应激时即可发病。这种作用有专家称为“扳机作用”。如病人已有一定程度的动脉病理生理改变基础,但没有发病,当一次情绪激动时,由于血管痉挛,发生了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该心理因素就起“扳机作用”。这类疾病在心身疾病中所占比例较大,包括高血压病、过敏性结肠炎等。虽然心身症仅是功能性改变,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演变成器质性病变,如冠脉痉挛是功能性改变,如果痉挛持续过久,可因冠脉长时间血流中断而发生心肌坏死,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7、。由此可见,心身症与心身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只体现着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2、按器官系统分类目前国际上尚未有统一的系统分类。多数学者倾向于日本心身学会的分类方法。该方法将心身疾病分为15大类,每类都注明具体心身疾病名称。例如,循环系统: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等。心身疾病与其他疾病的关系心身疾病与躯干疾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共性在于都有器官的组织损伤和/或功能改变;区别在于心身疾病的发病、发展、治疗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而躯体疾病虽然发病后病人也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且这

8、些心理问题也可能反过来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但它们在发病、发展中与心理社会因素联系微弱,而与生物、理化及生理因素密切相关。如感染性疾病与生物因素有关,事故损伤与理化因素有关,先天性心脏病与躯体生理因素有关等。心身疾病与精神病之间有着质的区别。后者不存在器官组织损伤。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一些疾病,如神经衰弱、焦虑症等同时具有心身疾病和精神病的某些特点,但又有别于这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