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政策效应”后冷思考

农民增收:“政策效应”后冷思考

ID:19751733

大小:3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5

农民增收:“政策效应”后冷思考_第1页
农民增收:“政策效应”后冷思考_第2页
农民增收:“政策效应”后冷思考_第3页
农民增收:“政策效应”后冷思考_第4页
农民增收:“政策效应”后冷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民增收:“政策效应”后冷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民增收:“政策效应”后的冷思考农民增收:“政策效应”后的冷思考日期:2004-12-28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作者:邹伟--------------------------------------------------------------------------------  ■一线调研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2004年,对于农民增收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产生了“冲击波”似的巨大效应。当我们在岁末进行农民增收成效盘点时,我们应该思考:2004年对于今后的农民增收意味着什么? 

2、 农民增收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2004年,中央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际出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尤其是种粮的积极性,对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2004年农民增收情况分析。今年农民增收表现出“三高”态势,一是农民收入增长幅度高,1-9月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0元,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11.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二是粮食产区农民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半年,主产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高达1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三是农民收入

3、增幅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上半年全国城镇民居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7%,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2.2个百分点。但是,我们应该看到,2004年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有一定的偶然性,即新增政策和天气的偶然性,农民和农业自身的问题并未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我们对于2004年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既要乐观,又不能过于乐观。现在需要考虑的是明年及今后农民收入如何持续增长的问题。  2、2004年农民增收包含的特殊意义。今年农民大幅度增收,使2004年作为一个标志或界线,划分出一个新的时期。其含义是:2004年是一个界线但并不是转折点,它不是说从2004年开

4、始农民增收将由低增长阶段进入高增长阶段,而是说自2004年之后,研究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将由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为核心的时期转入以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水平为核心的时期。因为2004年及其以前,无论是土地承包、粮食保护价、减轻农民负担、农业结构调整政策,还是农村税费改革、种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和减免农业税政策,其实质都是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着今年农民增收各项政策全面、强力出台,今后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支持将进入常规阶段,会有时间和力度上的局限。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不再是由政策决定的生产积极性,而是生产经营水平。这并不是说今后农民增收不需要政策调动积极性了,而是说在继续依

5、靠政策支持(尤其是粮食生产对政策有较大的依赖性)的同时,要更多地研究解决农业的生产经营水平问题。  3、新时期农民增收的新要求。新时期研究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核心应转向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它包括农民生产经营的科技水平、规模水平、产业化水平、适应市场和市场竞争的水平,最终的落脚点是效益水平。这一时期农民增收将由主要依靠政策,变为主要依靠科技、投入和市场,依靠农业、农民自身问题的不断解决。因为农民增收的基本政策,也就是直接针对农民的土地政策、税赋政策、劳动力转移政策已经到位和基本到位(取消农业税已明确时间),今后出台的将主要是辅助性政策,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是间接的、有限的。

6、因此,农民增收的难度会更大(解决农业、农民自身的问题比出台一项政策要难得多),这也就要求我们确立新的工作着力点,努力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如果说出台农民增收的政策主要靠国家,那么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则主要靠地方,地方各级政府必须围绕农民增收有更多更有效的作为。  新时期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面临的问题  农民增收新时期,从粮食主产区的实际出发,从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水平角度分析,主产区农民增收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粮食生产两难选择。粮食安全一直是中央关注的重大问题,对粮食主产区来说也一直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一方面,中央有要求,地方有需要,农民有种植习惯,粮食不能不种;另一

7、方面,种粮与农民增收有一定的矛盾,种植结构不调整不行。虽然2004年种粮与农民增收得到了很好的统一,但今后能不能统一,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的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何处理粮食生产和结构调整的关系,是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应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  2、市场农业两腿偏短。市场农业必须面向市场,在市场中竞争。现阶段农民是单个的小生产者,一家一户面向市场有很多问题,发展市场农业主要靠“两腿”支撑:一靠龙头企业,二靠合作经济组织。粮食主产区的这两条腿明显腿短,支撑力不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大的更少,带动作用不够。我国沿海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