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ppt课件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ppt课件

ID:19793910

大小:948.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0-06

上传者:U-5097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ppt课件_第1页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ppt课件_第2页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ppt课件_第3页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ppt课件_第4页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外科手术感染预防指南手术室 王莉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获得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相关概念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基本特点:1、防止血源性疾病和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即要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相关概念 公元前新石器时代,已出现开颅手术。公元前1750年,汉谟拉比法典中出现可以收费的外科手术服务。同时期,Sumerians提出使用啤酒清洁伤口,油脂绷带进行包扎的早期伤口护理方法。意大利修道士(罗尼穆斯.弗拉卡斯多吕亚斯1478—1553)认为感染性疾病来源于活得种子巴斯德.路易斯1882—1895意识到许多疾病均有微生物引起,并建立起了细菌理论。Lister1827—1912,1867年发表关于无菌技术的创新性的论著,开始使用石碳酸消毒创面的伤口,截肢手术的死亡率由45%明显下降至15%。无菌技术发展历史 19世纪中叶开始推荐使用漂白粉洗手。1883年提出使用灭菌的手术衣和帽子。1890年外科学之父—威廉姆.哈尔斯帝得提出医护人员戴外科手套保护双手,防止消毒剂的腐蚀。1897年引入外科口罩。1891年提出对手术器械进行加热灭菌。1900年进行的手术,医生护士已经戴上了帽子、口罩,穿上了白大褂。无菌技术发展历史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手术所致各种并发症常常给病人带来不同的伤害,严重者导致手术失败乃至死亡。在19世纪中期之前,手术患者通常都会出现“剌激热”然后出现手术切口流脓、全身败血症,经常会造成患者死亡。直到19世纪60年代晚期,Lister引入了无菌原则,才使得术后感染的死亡率显著降低。Lister的工作彻底改变了外科手术,使其从与感染和死亡相伴,变为可以消灭病痛、延长生命的一种技术。外科手术感染概况 美国每年有2700万患者实施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率2.6%,其中66.6%局限于切口,33.3%波及器官与腔隙,SSI发病率占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14%--16%,居医院感染部位发病率构成比的第3位。土耳其等国报道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为5.2%--24%表浅手术切口感染占61.1%--62.3%。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占14.9%--33.4%。器官和腔隙感染占5.5%--22.7%。外科手术感染概况 手术是指患者在手术室接受外科医师至少在其皮肤或黏膜上做一个切口,包括腹腔镜,并在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缝合切口。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 外科手术感染是外科领域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发生在手术切口和手术部位,也有的发生在远离切口的脏器和腔隙内。其严重程度不尽相同,轻者仅切口感染,重者可发生手术脏器和腔隙感染,甚至发展为全身性感染、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等。尽管手术后切口感染率已由20年前的7%左右降至当前的3%左右,但如何预防外科手术感染一直是令人关注的问题。 感染的危险因素患者ADBCE健康状况年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肥胖 21术前住院时间 手术持续的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3手术部位皮肤消毒4手术室环境5手术技术  预防性抗菌药物6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7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方面 类别标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切口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在一组59,352例手术分析中,显示这四类切口的感染率分别为:2.9%、3.9%、8.5%和12.5%,可见污染的切口必然增加感染的机会。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指围手术期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ofDiseasecontrol,CDC)两个概念围手术期是指以手术治疗为中心,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具体时间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手术方式而有所不同。SSI的概念比“切口感染”宽,但比“术后感染”窄。 术后30天内发生、仅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1.切口浅层有脓性分泌物。2.切口浅层分泌物培养出细菌。3.具有下列症状体征之一:疼痛或压痛,局部肿胀,红热,因而医师将切口开放者(如培养阴性则不算感染)。4.由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浅部感染。缝线脓点及戳孔周围有分泌物不列为SSI。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术后30天内(若有人工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关节、大块人工修补材料等则术后1年内)发生、累及切口深部筋膜及肌层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1.从切口深部流出脓液。2.切口深部自行裂开或由医师主动打开,细菌培养阳性且具备下列症状体征之一:①体温>38℃;②局部疼痛或压痛。3.临床或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现切口深部有脓肿。4.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深部感染。感染同时累及切口浅部及深部者,应列为深部感染。 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内)、发生在手术曾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通过手术打开或其他手术处理,并至少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1.放置于器官/腔隙的引流管有脓性引流物。2.器官/腔隙的液体或组织培养有致病菌。3.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器官/腔隙有脓肿。4.外科医师诊断为器官/腔隙感染。 (一)管理要求。1.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完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严格落实。2.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临床医师、护士、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工作要点。3.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感染率。4.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关规定,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5.评估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外科手术感染预防要点 (二)感染预防要点。1.手术前。(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外科手术感染预防要点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外科手术感染预防要点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外科手术感染预防要点 2.手术中。(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外科手术感染预防要点 (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外科手术感染预防要点 3.手术后。(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外科手术感染预防要点 如何做到正确备皮?问题1: 避免不必要的备皮,除非毛发在切口部位。备皮方式采用剪毛或电动剃毛。备皮时间:手术当日,最好术前即刻备皮。 问题2:如何保持手术患者体温? 保持正常体温职责分工患者预热手术室温度控制尽量减少暴露部位采用热灌洗溶液 如何正确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问题3: 在手术前30--60分钟,静脉给予一个剂量的抗菌药物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手术中失血多于1500ML,可以根据所使用药物的半衰期及手术时间的长短,再给予1—2个剂量的抗菌药物,一般情况下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 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