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我和祖父园子

19我和祖父园子

ID:19816716

大小:8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06

19我和祖父园子_第1页
19我和祖父园子_第2页
19我和祖父园子_第3页
19我和祖父园子_第4页
19我和祖父园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19我和祖父园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9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读准翘舌音“铲”、平舌音“穗”及三拼音“瞎”,并借助图片认识一些农作物,理解如“土窝、溜平”等地方土语,积累表示色彩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透过对平实、质朴、自然的语言的品读,感知萧红作品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这一特点,并运用合并段意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3.从作者在园子中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以及浓浓的祖孙情,感受童年生活的“趣”,进而体会作者到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4.领悟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并展开想象填补空白,进一步深化对萧红作品语

2、言朴实、平和、率真之美的感悟,激发学生阅读她的其它作品的欲望。二、重点难点重点:紧扣3-12自然段反复品读,从作者在园子中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的以及浓浓的祖孙情,感悟童年生活的“趣”,从中体会作者到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难点:领悟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并展开想象填补空白,进一步深化对萧红作品语言朴实、自然、率真之美的感悟,激发学生阅读她的其它作品的欲望。三、教学评价方式1.通过查看预习单,检查学生对生字词及课文的朗读情况,掌握学情。2.通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考察和引导学生运用“合并段意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对课文内容

3、的补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4.对文本素材的拓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亲人的怀念之情这一中心的感悟。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设计预习单2.制作教学课件3.课前查看预习单,了解学情4.调整教案学生准备:完成预习单。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谈童年趣事,初识萧红1.导言:在你的童年生活中,哪一件趣事还深深地烙在你的脑海中,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吗?(学生自主思考,指名讲,及时评价)2.读作品,识萧红有一位作家,在记录她的童年生活时,这样写道“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

4、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读了这段文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发现这位作家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文字朴实无华,自然,字字流露出“我”的调皮。你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你对她有哪些了解?(自由读作家卡片及搜集到的资料交流)出示: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人,著名作品《呼兰河传》,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鲁迅称她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同时,她也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只可惜她在31岁时,就离开了人世。你从名

5、家巨匠对萧红及作品的评价中,读出了什么?现在,我们走进从萧红的《呼兰河传》中节选的一篇文章《我和祖父的园子》3.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预设两种读法:①我和祖父的/园子②我和/祖父的园子不管怎么读,祖父,园子,我,三者是密不可分,可一个园子到底有什么神奇的魔力与魅力,让作者久久难以释怀呢?(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在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检查预习情况。(1)识读生字词(1)蜂子蝴蝶蜻蜓蚂蚱(2)倭瓜黄瓜玉米谷穗(3)栽花拔草下种铲地(4)土窝溜平割掉乱勾——指名分行读,重点强调“铲”是翘舌音、“穗”

6、是平舌音。另外再强调“瞎”是三拼音,注意与“割”字的区别,“溜平”中的“溜”读liù——再指名读,你会有什么发现?(第一组是写园子里的昆虫,第二组是描写园子里的农作物,第三组是描写园子里的劳作,第四组属于方言土语。)——你对文中的方言理解吗?土窝:下种留下的土坑。溜平:指用泥土将下过种子的土窝抹平。——你对文中的哪些词语还有疑问?预设:谎花,由《神奇的克隆》引导理解,指“不会结果的雌花。”芒针,由“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进行理解。(2)指导书写。除了“韭”属于上下结构,写时注意上大下小,其他6个生字属于左右结构,且都是左窄右宽。指导后,学

7、生描红,再规范书写两个。3.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每个自然段各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归纳板书:充满生机。祖孙情自由(2)各段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你能根据教师的板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学生交流后,汇报)(3)学生理清各段的内容后,再追问学生,作者写在祖父的园子里劳动的情形,体现一个“趣”字,为什么还要写园子里的小昆虫的活动情况和庄稼的自由生长的情形?4.品读课文,你发现课文与其他的课文在语言表达有什么不同?能举例子说一说吗?预设1:语言比较朴实无华,如“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

8、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这句话,作者只用了一个“拼尽”,一个“一扬”,两个极普通的词语把我的淘气、调皮体现的淋漓尽致。象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多处,你还能找出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