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教授治疗脏躁病经验

李振华教授治疗脏躁病经验

ID:19860458

大小:500.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07

李振华教授治疗脏躁病经验_第1页
李振华教授治疗脏躁病经验_第2页
李振华教授治疗脏躁病经验_第3页
李振华教授治疗脏躁病经验_第4页
李振华教授治疗脏躁病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振华教授治疗脏躁病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振华教授治疗脏躁病经验河南中医学院李振华学术思想研究所李郑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国医大师表彰会上接见李振华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会见李振华教授提纲1.脏躁简述2.病因病机3.治疗经验4.病案举例5.临床体会脏躁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妇女,尤其是中年妇女在断经前后发病率较高或病情加重。西医学称更年期综合症。本病首见于《金匮要略》,在仲景之后,历代医家认识脏躁多以《金匮要略》原文为蓝本进行解释。在证治方面,始终未能真正超出甘麦大枣汤之范围。在病因病机方面,众说纷纭,至今难以定

2、论。李师积多年临证经验,对本病病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经数十年临床实践,收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1.脏躁病简述李师认为,肝郁脾虚是脏躁发病之本。从临床实践看,主要病机为肝脾失调,肝郁脾虚。病因多为饮食或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土壅木郁,肝失条达;或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横逆犯脾,木郁乘土。二者病因不同,其结果均可造成肝郁脾虚,气滞湿阻,化火成痰,痰火内盛,上扰心神;或痰浊随肝气上逆,干扰清窍,以致心神不宁,魂魄不安,发为脏躁。2.病因病机脾虚失运,痰湿中阻,升降失常,则纳差,胸闷气短,苔腻,舌体胖大

3、;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机体失于濡养,则体倦乏力;肝郁化火,痰火扰心则烦躁易怒,坐卧不宁,急躁时易哭,甚则哭笑无常,或无故悲伤哭泣,多疑善虑,失眠恶梦,心惊恐惧;痰浊或湿浊随肝气上扰清窍,则头晕头沉;脾虚意不守舍则记忆力减退;肝郁不解,脾虚不复,痰火不时上扰,故脏躁不时发作,反复难愈。李师强调指出,本病的病机变化虽涉及心肝脾三脏,但病机演变的关键在肝脾两脏,故曰肝郁脾虚为脏躁发病之本。据李师临证体会,用甘麦大枣汤治疗本病效果欠佳,故针对其病机演变,从治肝实脾入手,标本兼顾,以理气豁痰,清心透窍为法

4、,在温胆汤和导痰汤基础上化裁演变,创制了清心豁痰汤。药用:白术10g,茯苓15g,橘红、半夏、香附、枳壳、西茴、乌药、郁金、节菖蒲、栀子各10g,莲子心5g,胆南星10g,甘草3g,琥珀3g(分2次冲服)。3.治疗经验方中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以杜绝生痰之源;橘红、半夏、胆南星豁痰降逆;香附、郁金、西茴、乌药疏肝理气,使气行湿行,郁解热散;郁金配节菖蒲透窍和中;栀子、莲子心清心除烦;琥珀安神宁志,镇惊平肝;甘草调和诸药,臣使五脏。诸药合用,使肝气条达,脾运得健,痰火散除,心神安宁,则脏躁自平。若失眠严

5、重者,加夜交藤30g,龙骨15g;口干口苦者,加知母12g,竹茹10g;大便溏薄者,去胆南星,加薏苡仁30g,泽泻12g;腹胀纳差者,加砂仁8g,厚朴10g,焦三仙各12g;胁肋窜痛者,加元胡10g,川楝子12g。黄某,女,47岁,干部,2004年5月9日初诊。患者自述1年前因家庭问题而心情不畅,近半年来渐致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寐则恶梦纷纭,记忆力减退。长期服用安定、谷维素、维生素B1、脑清片、安神补心片等药物,疗效不佳。曾经做脑血流图、心电图等多种理化检查,未发现异常,患者非常痛苦,甚时多疑善感,

6、悲伤欲哭,烦躁欲死。不能正常工作。现症见:头晕头沉,心急烦躁,失眠恶梦,心悸惊恐,哭泣无常,胸闷气短,腹胀纳差,倦怠乏力,舌边尖红,体胖大,苔黄稍腻,脉弦滑。4.病案举例证属肝郁脾虚,痰火内盛;治宜疏肝健脾,清心豁痰;方用清心豁痰汤加减;药用:白术10g,茯苓15g,橘红、半夏、胆南星、香附、郁金、节菖蒲、栀子各10g,莲子心5g,龙骨15g,砂仁8g,淡竹叶12g,甘草3g,琥珀3g(分2次冲服)。二诊,上方服9剂,诸症减轻,可去掉安定片睡眠4h左右。效不更方,继服。三诊,上方又服15剂,心急烦躁

7、,悲伤欲哭症状消失,能安睡6小时左右,纳食增加,仍感头晕,舌质偏红,体胖大,苔薄白,脉弦细。方中去淡竹叶,加天麻10g。四诊,上方又服12剂,精神好,唯时感心悸气短,其他症状消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方用逍遥散加减以调理肝脾,巩固疗效。药用当归、自芍各12g,自术10g,茯苓15g,柴胡6g,郁金、节莒蒲、香附、远志各10g,枣仁、龙骨、枸杞子各15g,焦栀子lOg,甘草3g。五诊,上方服15剂,精神、饮食均好,诸症悉平,病获痊愈,已能正常生活工作。脏躁以喜悲伤甚则哭笑无常,恶梦惊恐,烦躁易怒

8、,有如神灵所作为临床特征。因其病程长,反复发作,治疗不易,且病机认识不统一,故缺少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5.体会李老师在5O年代时,治疗脏躁亦用甘麦大枣汤,但屡用不效。后据症状进一步分析,认为本病一般均有胸胁窜痛,心急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脉弦等症,显系肝郁气滞,气郁化热;再据头晕头沉,腹胀纳差,舌体胖大,苔腻,脉有滑象等症,又系脾虚痰湿。肝郁化火,肝气上逆,可致痰随气升,干扰清窍,故多疑善感,健忘等。按肝脾失调,痰火内盛,干扰清窍这一病机,以疏肝健脾,清心豁痰为法,自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