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总论课件_1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_1

ID:19869126

大小:910.50 KB

页数:81页

时间:2018-10-07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_1_第1页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_1_第2页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_1_第3页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_1_第4页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_1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传染病学总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孙长宇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能迅速传播,甚至造成大规模的流行。感染性疾病的定义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感染人体产生的疾病。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气管支气管中主要定居的是流感嗜血杆菌).历史的声音公元6世纪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欧洲死亡近1亿人,14世纪第二次大流行,亚非两大洲死亡2400万人,欧洲死亡2500万人,占欧洲人口总数的1/4。在我国解放前,鼠疫、霍乱、天花、疟疾、血

2、吸虫病、黑热病等广泛流行,仅1910年东北地区鼠疫流行,病死42000人以上。历史的声音1937-1946年我国霍乱病人25万人,死亡10万人以上。1939-1949年10年间,全国天花患者约38万人,仅1947年天花患者2万人,死亡3400人。历史的声音解放后,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方针,60年代初消灭了天花,控制了鼠疫和霍乱的流行,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传染病的发病率以9%的速度逐年下降,传染病在死亡顺位由第1位到第9位,平均寿命由解

3、放初期的35岁上升到69岁。历史的声音我们面临的形势传染病在短期内是消灭不了的新的传染病又不断产生,如艾滋病、军团病、埃波拉出血热、莱姆病、疯牛病、“非典”传染病中一些疾病不可治愈,但狂犬病病死率几近100%,艾滋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乙型脑炎虽可治活不死,但仍可留有一定后遗症已被消灭的传染病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总论内容感染与免疫传染病的发病机制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的诊断传染病的治疗传染病的预防第一节感染与免疫一、感染的概念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

4、界相通的腔道(口、鼻、肠道、泌尿生殖道)存在各种微生物,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有益无害,有些微生物或寄生虫与人体之间达到相互适应、互不损害对方、共生互利状态,称正常菌群。机会性感染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原来寄居或致病力很弱的微生物侵入人体不习惯寄生的部位,平衡不复存在,引起宿主损伤,导致机会性感染。一、感染的概念二、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大多数病原体与人体间是不适应的因而引起双方之间的斗争。由于适应程度不同,双方斗争的后果也各异,因而产生各种互不相同的感染谱,亦即传染过程

5、的各种不同表现。1、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宿主免疫强大时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特异性被动免疫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病原体人体仅有特异性免疫应答,无/轻微组织损伤无症状、体征、甚至生化学变化只通过免疫学检查才发现隐性感染的结局病原体被清除,被感染者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主动免疫。少数病原体不被消灭,持续存在人体,变成病原携带状态,称为健康携带者,成为传染源。隐性感染数量最大、最常见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病原体人体机体免疫应答病原体/机体变态反应组织损伤病理改变、临床表现3、

6、显性感染(临床感染)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显性感染数量最小。在少数传染病中,大多数感染者为显性感染(如麻疹)。显性感染结束后,大多数病原体可被清除,人体可获得持久的免疫,不易再受感染,或短暂的免疫,容易再受感染发病。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少数病原体不被清除,则转变为病原携带者,称恢复期携带者。部分病人也可成为慢性患者。4、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入侵部位或入侵较远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并不出现疾病现象称病原携带者。按病原体不同可分为带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按发生于显性或隐性感染之后分为

7、恢复期与健康携带者。此外还有潜伏期携带者。潜伏期携带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者称潜伏期携带者,有些传染病,在潜伏期末即可向外排出病原体。恢复期携带者是指患过某种传染病,正处在这种传染病的恢复期,仍可向外排出病原体,根据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长短,在三个月以下称暂时携带者/三个月以上称慢性携带者。健康携带者是指未曾患过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他们虽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病原体在其停留部位或脏器可有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机体免疫功能亦未能将病原体清除,他们可能是目前尚不能查出的极轻型病人。各种病原携带者

8、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体内有病原体存在,但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因此也都是传染源,在流行过程中有重要意义。4、病原携带状态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进入人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但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在机体中某一部位,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如儿童感染水痘病毒后没发病,水痘病毒可潜伏在神经节内,数年后发病就不再是水痘,而是带状疱疹。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上述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一般来说隐性感染数量最多,病原携带状态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