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生化检验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医学课件生化检验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ID:19880693

大小:15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07

医学课件生化检验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_第1页
医学课件生化检验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_第2页
医学课件生化检验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_第3页
医学课件生化检验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_第4页
医学课件生化检验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课件生化检验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化检验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LABSKY小东肾脏既是泌尿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肾脏的代偿功能十分强大,只有当75%以上的肾单位受损害时,传统的生化检测指标(如尿素、肌酐)才能反映出来,这对于肾病的早期防治极为不利。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先后提出了许多新的肾损伤标记物,在传统的肾功能检查和尿液分析之外,形成了一个新领域。前言早期肾损伤标记物肾小球损伤标记物肾小管损伤标记物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各种酶(通称尿酶)低分子量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转铁蛋白血清后γ-微球蛋白

2、C尿蛋白谱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l、尿微量白蛋白(MALB)1982年Viberti等发现1型糖尿病时尿总蛋白在参考范围内,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由此提出了“微量白蛋白尿”概念。并把它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一个敏感指标。这个指标80年代已被推广应用,90年代的研究更有深入。现在认为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的第一个临床信号,MALB测定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监测价值已被公认。微一、肾小球损伤标记物肾小球损伤表现为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和滤膜的静电屏障受损,主要有以下几种标记物:2、尿微量转铁蛋

3、白(TRF)TRF也已成为肾小球损伤的重要标记物。有研究认为TRF尿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较好的预报指标,可能比MALB能更早期地反映糖尿病肾小球损伤。量白蛋白尿的特征是白蛋白排泄30-300mg/天,这样的水平用常规试纸法是阴性结果。一旦尿中白蛋白超过300mg/天,肾病即可确定,而且是不可逆的。3、血清后γ-微球蛋白C(CYS-C)CYS-C属于低分子蛋白,能通过肾小球滤膜屏障,其分子量又大于肌酐,更能反映滤膜屏障透过性的早期变化,是比肌酐更灵敏的标记物。4、尿蛋白谱尿蛋白谱包括白蛋白、IgG、IgA、IgM、α2-巨球蛋白和κ、λ

4、轻链等,是一组具备不同分子量的尿蛋白组分。用于检测肾小球滤膜屏障对不同分子量蛋白的透过选择性,以评价肾小球的损伤程度,肾小球轻度病变时尿中ALB增高;当肾小球进一步受损时,尿IgG及IgA增高;肾小球严重病变时尿中IgM增高。尿中ALB及IgG出现提示病变向慢性过渡,尿中IgM出现对预测肾衰有重要价值。二、肾小管损伤标记物肾小管损伤标记物是近年来肾病实验诊断领域的一个新的焦点。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各种酶(通称尿酶)80年代以来在临床上应用过的尿酶已有十多种,仍见于文献报道的有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β-D-半

5、乳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等。另一类是低分子量蛋白,此组蛋白指分子量低于50万的蛋白,它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膜并且有95-99%在近曲小管重吸收,因此在尿中排出量都很小。当重吸收功能损伤时排出量增加,它虽不是肾小管细胞的固有蛋白,但可以作为早期肾损伤的标记物之一。1、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NAG最早应用于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监测和药物肾毒性的早期诊断,80年代后期在糖尿病肾病领域的应用研究大量增加。并认为糖尿病肾病早期,尿中NAG的升高比MALB的增加出现得更早。进一步的研究认为糖尿病肾小管损伤可早于肾小球损伤及糖尿病肾小

6、管损伤并非继发于肾小球病变的结果。国内的一个研究报告,对随机选取的206例糖尿病人测定尿MALB正常的病人中有27.6%NAG升高,提示这组病人以肾小管损伤为早期表现。由此形成一个新的观点,即主张把MALB和NAG作为早期发现和监控糖尿病肾病的常规指标。(一)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各种酶(通称尿酶)2、β-D-半乳糖苷酶(GAL)其临床意义与NAG相同,并且GAL/NAG比值在肾小管损伤后的监测中有意义,如NAG开始下降,GAL仍较高,比值增高,表示肾损伤正在修复;而NAG持续增高,比值降低,说明病变严重。近年也有新的尿酶应用的文献报告。如

7、肠型ALP,果糖l,6-二磷酸酶,组织蛋白酶B等。1、β2微球蛋白(β2mG)β2微球蛋白应用较早,尿液β2mG升高是反应近端小管受损的非常灵敏和特异的指标,近端肾小管是β2mG在体内代谢的唯一场所,故近端小管受损时尿β2mG浓度明显增加,说明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以区别于以白蛋白为主的肾小球蛋白尿,其次还可区别上、下尿路感染。但其缺点是β2mG在酸性尿液(pH<6)中很不稳定,据报告在pH4的尿中4℃保存24小时后只能保留85.7%的活性。(二)低分子量蛋白2、α1微球蛋白(α1mG)α1mG稳定性比β2mG好,在室

8、温下保存4天仍能保留86.4%的活性,α1mG的另一个优势是肾小管对α1mG重吸收障碍先于β2mG,并且尿中排出量(5-50mg/天)大大高于β2mG(0.1mg/天),可减少测定误差,提高准确度,重复性好。因此目前α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