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源 变态心理学课件13应激相关障碍和危机干预

张伯源 变态心理学课件13应激相关障碍和危机干预

ID:19882894

大小:108.5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8-10-07

张伯源 变态心理学课件13应激相关障碍和危机干预_第1页
张伯源 变态心理学课件13应激相关障碍和危机干预_第2页
张伯源 变态心理学课件13应激相关障碍和危机干预_第3页
张伯源 变态心理学课件13应激相关障碍和危机干预_第4页
张伯源 变态心理学课件13应激相关障碍和危机干预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伯源 变态心理学课件13应激相关障碍和危机干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3、应激相关障碍和危机干预应激相关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导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引起这类精神障碍发生,影响临床表现和疾病过程的有关因素,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应激性生活事件或生活处境,如突然剧烈的精神创伤或持续困难处境;二是患者个体的易感性;三是个体的社会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生活态度和信仰等。根据CCMD-3的诊断标准,应激相关障碍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性障碍三种类型。本障碍与神经症在症状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之间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即应激相关障碍的发生与

2、应激性生活事件或持续的不愉快处境有着明显的关联,没有应激因素的存在,障碍就不会发生;而神经症的发生与发展往往不完全取决于心理应激。因此,这类障碍可视为对严重或持续应激的适应不良性反应,因为它们妨碍了患者成功的应付机制,造成社会功能方面的问题。一、急性应激反应急性应激反应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由于遭受到严重的急剧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之内所产生的短暂的心理异常。本病预后良好,一般在数天或一周内缓解。(一)致病因素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威胁性生活事件和灾难是发病的直接因素。对个体来说,应激事件是难以承受的,或

3、对生命具有严重的威胁。应激事件多种多样,大体上可分为三类:1、人为灾难:如重大的交通事故、空难、火灾或煤气爆炸、矿难等。2、自然灾难:如特大山洪、大地震、火山爆发、森林火灾、飓风、亲人突然死亡等。3、暴力、犯罪和恐怖主义事件:如遭受袭击、被强奸或虐待、战争、恐怖性爆炸、家庭财产被抢劫等。这些事件对大多数人来说并非都会出现精神障碍,而只是少数人发病。一般认为,这与个体的性格特点、过去的经历、当时的处境、个体认知评价、应付危机的能力等因素有关。(二)临床表现急性应激反应发病急剧,一般在遭受应激后几分钟即可出现症状,具有如下

4、:1、以伴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为主的表现:在受到突然的剧烈的精神创伤后,可在几分钟内患者突然表现为不言不语、双目视而无睹,没有任何情绪反应,对周围事物和人漠不关心,常表现呆若木鸡或极简单缓慢回答问话,称为情绪休克,即心因性木僵状态。有的表现为“茫然”状态,对周围环境不能够清晰的感知,有定向障碍,如不知自己所处的环境、时间,产生注意范围的狭窄等意识障碍的体现,此称为心因性朦胧状态。2、以伴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的表现:患者表现为兴奋、激越、恐惧紧张或叫喊,甚至冲动或无目的的漫游活动,行为往往带有盲目性。

5、并伴有惊恐性焦虑和植物精神系统症状,如心跳加快、面红、出汗等。3、表现为混合性且常常有变化的临床相:除上述两种表现外,部分患者常常有变动的混合性临床表现。有的可伴有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甚至有的人表现为自责,认为自己没有照顾好亲人等的悔恨与忧郁情绪。有的出现头昏、头痛、睡眠障碍、周身不适等躯体症状。(三)治疗本病由强烈的应激性事件引起,因此心理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紧急事件发生后的不同阶段其心理干预有所差异,且根据具体情况要灵活处理。事件发生后,首要的是让患者感到自己是安全的,是可以控制的,这时要像父母一样对待患者,如用

6、简洁的语言说:“事情已经过去了,你现在安全了!”,或只是用身体语言传达这种信息;其次,给予实在的帮助也很有必要,如带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帮助和家人联系等。事件发生后1~2天,可让患者讲述事件的经历,并适时给予支持和安慰,重新建立自我控制感,减轻害伯反应。若多人受害,可共同组织起来,公开讨论内心感受。事件发生后的1~2周,着眼于创伤症状的处理,讨论积极的适应和应付方式,以重新恢复正常社会生活。药物治疗只是对症治疗,针对激越、焦虑或抑郁等症状,采取抗焦虑或抗抑郁药,药物剂量以中小剂量为宜,疗程不宜过长。二、

7、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存在的精神障碍。PTSD的患者病前曾有过极其紧张的事件或创伤事件,这类事件几乎能使每个人产生巨大的痛苦。引起PTSD的典型事件,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暴力行为如遭受酷刑、强奸、绑架、受袭击;或暴露于危及生命的事故如交通事故;或灾难如火灾、地震、战争。虽然直接暴露于创伤事件者比间接暴露于创伤事件者更易发生PTSD,但如果足够恐怖和震惊的话,PTSD也可发生于以下人群:暴力伤害或他人非自然死亡的目击者、自己心爱的人在这些

8、事件中受连累者。通常是在创伤事件后经过一段无明显症状的潜伏期才发病。潜伏期从几日、几周到数月不等,但超过半年以上出现症状者少见。症状持续时间必须超过1个月,半数病例经过约3个月完全恢复,其他病例的症状较为持久,有的病例可长达1年以上。由于本症是在严重精神创伤后经过一段潜伏期才发病,我国学者也将它称为“延迟性心因反应”(一)致病因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