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代词

古代汉语—代词

ID:19908624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7

古代汉语—代词_第1页
古代汉语—代词_第2页
古代汉语—代词_第3页
古代汉语—代词_第4页
古代汉语—代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代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汉语词类——代詞代詞是代替名詞以及其他實詞或詞組的詞。主要作用在於行文時避免重復,以求文章簡潔。古代漢語的代詞主要有以下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疑問代詞及無定代詞四類。(一)人稱代詞根據人稱代詞所表示的物件,可以將其分爲三種人稱:1、第一人稱代詞主要代稱說話者本人。常用的有“我、吾、予、余”等,均可以做主語、賓語、定語。例: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莊子·逍遙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述而》)知我者,謂我心憂。(《詩經·王風·黍離》)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左傳·成

2、公二年》)爾何曾比予于管仲。(《孟子·公孫醜上》)需要注意的是,“吾”在上古漢語的肯定句中一般不作賓語,在否定句中可以,但應該前置。例:居則曰:“不吾知也。”(《論語·先進》)子皮曰:“厚,吾愛之,不吾叛也。”(《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表示第一人稱的代詞還有“卬、朕、某、儂”等。“朕”先秦可用於所有人,秦始皇以後,只用于皇帝。例: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屈原《離騷》)“卬”的用例不多,主要作主語,不作定語,少作賓語。例:人涉卬否,卬須我友。(《詩經·邶風·匏有苦葉》)2、第二人稱代詞主要代稱說話的對方。常用的有“女、汝、爾、若、而、乃”等。根據用法可

3、以分爲兩類:“女、汝、爾、若”爲一類,可以作主語、賓語、定語。例: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詩經·衛風·碩鼠》)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詩經·衛風·碩鼠》)汝心之固,固不可徹。(《列子·湯問》)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宣公十五年》)今爾出於涯涘,觀于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莊子·秋水》)爾以玉為寶,我以不貪為寶。(《左傳·襄公十五年》)以若所爲,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孟子·梁惠王上》)“而、乃”爲一類,一般作定語,很少作主語,不能作賓語。例: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史記·項羽本紀》)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4、。(陸遊《示兒》)余,而祖也。(《左傳·宣公二年》)夫差,而忘越王之殺而父乎?(《史記·吳太伯世家》)朕心朕德惟乃知。(《尚書·康誥》)就産生時代上看,“汝、乃”等産生較早,早在甲骨文中就有(甲文作“女”);“爾”6始見於西周文獻(《尚書》、《詩經·大雅》等);“若”不見於《詩》、《書》,多見於西周金文,也當爲西周出現;“而”春秋戰國文獻開始出現。現代常用的“你”,出現在中古以後,可以看成“爾”的繼承形式,在中古以後的口語中逐漸成爲第二人稱代詞的唯一形式。3、第三人稱代詞上古漢語中沒有完備的第三人稱代詞,而是多用“其”“之”“彼”等表示第三人稱代詞的作用。“

5、之”表示第三人稱時,多用於賓語。例: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左傳·隱公元年》)愛共叔段,欲立之。(《左傳·隱公元年》)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爲神。(柳宗元《黔之驢》)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戰國策·趙策》)“之”有時也可用於指代說話者自己,例: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左傳·宣公二年》)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說》)“其”一般只用於定語的位置,有時也可用於兼語句,表示兼語部分的主語語。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左傳·僖公三十年》)又北二十裏,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山海經·北山經》)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

6、之於帝。(《列子·湯問》)“彼”也可指代第三人稱,例: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孟子·滕文公上》)彼可取而代也(《史記·項羽本紀》)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不作主語,需要作主語時,古代有兩種表達方式:一是重復前邊出現的名詞,一是省略主語。例:比較完備的第三人稱代詞是中古早期才出現的,有“他”“渠”“伊”等。例:他自姓刁,那得韓盧後也耶?(《晉書·張天錫傳》)雖與府吏邀,渠會永無緣。(《孔雀東南飛》)新睡覺來無力,不忍把伊書還。(韋莊《謁金門》)在上古漢語中,沒有專門表示複數的代詞,需要表示複數時,可以用人稱代詞表示複數,例:吾與汝畢力平險。(《列子·湯

7、問》)若不趣降漢,漢今虜若。(《史記·項羽本紀》)還可以在代詞後加“儕、輩、屬、等、曹”等一些表示領屬的詞。例:吾儕何知焉?(《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吾儕小人皆有闔廬以避燥濕寒暑。(《左傳·襄公十七年》)吾屬今爲之虜矣。(《史記·項羽本紀》)不者,若屬皆且爲所虜。(《史記·項羽本紀》)小兒輩大破賊。(《世說新語·雅量》)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世說新語·德行》)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漢書·馬援傳》)公等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史記·平原君列傳》)古代漢語中還有一些詞,在對話時用於表示自謙和尊敬,表示第一人稱的

8、有“小人、臣、仆、不才、小子”等,表示第二人稱的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