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虚词之代词

古代汉语虚词之代词

ID:44367073

大小:182.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0-21

古代汉语虚词之代词_第1页
古代汉语虚词之代词_第2页
古代汉语虚词之代词_第3页
古代汉语虚词之代词_第4页
古代汉语虚词之代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虚词之代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二、代词代词是有称代和指示作用的一类词。代词的主要作用是代替,它可以代替各类实词和短语。有了代词就可以避免相同的词语重复出现,使得文章简洁、流畅、明白。古代汉语的代词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人称代词,以代人为主,有时也可以代人格化的事物。二是指示代词,除称代外,还可表示指示和区分。指示代词一般代物,有时也可以代人。三是疑问代词,可以问人、问物、问时间和处所等。除此之外,无定指代词“或”和“莫”,辅助性代词“者”和“所”的用法也需要大家掌握。(一)人称代词习惯上把人称代词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三类,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称之为“三身代词”。也有在三称

2、之外加上“己称代词”的。杨伯峻先生则把人称代词分为五类:自称代词、对称代词、他称代词、己称代词和旁称代词。王力先生认为:从意义上说,一、二人称纯指人,第三人称兼指物;从语音上说,一、二人称代词是双声关系,第三人称代词间是叠韵关系。1、第一人称代词指代说话者和写作者一方的代词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有专用的,也有借用的;有古今通用的,也有只在某个时期使用的;有普遍共通的,也有仅限于某些成员使用的。第一、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先秦时第一人称有“我”“吾”“余”“予”“朕”“台”“卬”等。“我”“余”“朕”是殷商时期就有的,“吾”“予”“台”“卬”是西周以后才出现

3、的。“予”和“余”是同音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予”只是“余”的不同写法,二者的区别只是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书写习惯,《尚书》《诗经》《论语》《孟子》等用“予”不用“余”,西周金文、战国时期的多数文献如《左传》《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用“余”,汉代以后“予”就基本上不用了。“台”可能是“余”的变体,只见于《尚书》中。“吾”和“我”多用于对话中,用法略有不同,“吾”一般用作主语和定语,“我”则用作主语和宾语。当“我”用作宾语时,“吾”往往用作主语;当“吾”用作定语时,我往往用作主语。“吾”在上古时期,很少用作宾语(少数可作前置宾语),中古时期,“吾”才可以

4、直接作宾语。“朕”作定语,先秦是普通的第一人称代词,始皇26年钦定为皇帝专用。“卬”来自于周族人的母语,只见于《尚书》和《诗经》,且用例很少,没有真正进入雅言。魏晋时出现了“身”“侬”。“侬”是六朝时吴方言词,又作“阿侬”“侬家”。唐五代时又出现了可作第一人称代词用的“奴”,又可写作“阿奴”“奴家”,男女尊卑均可使用,后代渐为女子专用。第二、最高统治者的自称之词从上古至清代,最高统治者都有一定的自称之词。上古天子自称“余一人”或“予一人”,又自称“我一人”,有过失灾难时贬称“不榖”。诸侯则或称“孤”,或称“寡人”。但春秋末年以后,周王室日益衰微,诸侯谮称“余

5、一人”或“不榖”的也时常可见。“朕”从秦代一直到清代,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代词。魏晋以后,“孤”和“寡人”也成为许多大人物的自称之词。第三、谦称古代汉语中,谦称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用自己的名称自己:“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二是用其他词代替:臣、下臣、走、下走、牛马走、在下、仆、下官、民、小民、不才、愚、窃、小人、小生、小可;妾、下妾、婢女、婢子、儿、儿家、老妇。第四、傲称自我谦称的反面就是傲称,常见的有“而公”、“尔公”、“乃公”、“老子”等。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诸曹时白外事,援辄曰:“

6、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烦?颇哀老子,使得遨游。”2、第二人称代词常用的有“尔”“汝(女)”“乃”“而”“若”“戎”等。①“戎”只用于《诗经·大雅》中,可能与“吾”“卬”一样来自周族的方言。②“汝(女)、尔”是一种不客气、较随便的称呼,用于长对幼,上对下,或表示轻蔑、厌恶。二人浴于池,歜以扑抶职,职怒。歜曰:“人夺女妻而不怒,一抶女庸何伤!”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且尔言过矣。③“而”和“乃”常作定语,偶尔用作主语,一般不作宾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余为伯儵,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④“若”先秦少见,《庄子》《史记》用得较多,可能是“汝(女)”的变体。张

7、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⑤敬称可作第二人称代词一是称对方的字。二是用其他词语代替:子、吾子、夫子、公、明公、明府、君侯、君、先生、大人、丈人、相公、执事、左右、卿、陛下、阁下、节下、足下、膝下等。3、第三人称代词先秦时期没有地道的第三人称代词,“厥”“其”“之”都有指示代词功能,还没有完全从指示代词中分化出来。①“厥”和“其”是古今关系,西周金文和时代较早的《尚书》《诗经》中用“厥”较多,春秋以后逐渐被“其”代替。“厥”和“其”只作定语。“其”也可以活用作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和己称代词:王徒好其言

8、,不能用其实。先君奉此子属之子曰:“此子材,吾受其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