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讲稿课件

成分输血讲稿课件

ID:19953996

大小:1.17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8-10-08

成分输血讲稿课件_第1页
成分输血讲稿课件_第2页
成分输血讲稿课件_第3页
成分输血讲稿课件_第4页
成分输血讲稿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分输血讲稿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成分输血2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是输血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成分血容量小,浓度和纯度高,治疗效果好使用相对安全,不良反应少;减少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发生;便于保存,使用方便;血液综合利用,节约资源。3全血不全血液离开血循环要与抗凝保存液混合,发生了“保存损害”;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4℃只能保存红细胞,对其他成分无保存作用;血小板离体后需要在22±2℃振荡条件下保存;白细胞中的粒细胞是短命细胞,离体后8小时功能丧失,很难保存;凝血因子Ⅷ和Ⅴ不稳定,需要在﹣18℃以下保存;4全血的缺点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全血输入越多,病人的代谢负担越重;全血容易产生

2、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含量低,有些已丧失功能,疗效差;盲目输注全血是资源浪费。56红细胞制品悬浮红细胞;浓缩红细胞;少白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辐照红细胞。7血小板制品手工法制备的血小板;单采血小板;去白血小板;冰冻保存的血小板;少浆血小板;洗涤血小板;辐照血小板。8血浆制品新鲜冰冻血浆(FFP);灭活病毒混合血浆(以500~2500人份混合,灭活病毒后经无菌过滤分装于200ml袋内冰冻);普通冰冻血浆。9血浆制品冷沉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浓缩剂;因子Ⅷ;凝血酶原复合物因子Ⅸ;抗凝血酶Ⅲ(ATⅢ)浓缩剂10添加剂红细胞特点及适应

3、证用联袋在密闭条下制备,不会在制备时发生污染;添加剂中有红细胞的营养成分及红细胞膜的稳定剂;有了添加剂,廷长了红细胞的寿命;红细胞被添加剂稀释了,输注更流畅(输注前要混匀);该红细胞几乎适用于临床各科急、慢性贫血病人的输血;理论上输2URBC可提升Hb10g/L。11少白红细胞用去白膜法制备能去除70﹪左右的白细胞;用过滤器制备法能去除99%以上的白细胞;主要用于:因反复输血或妊娠已产生抗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病人;器官移植,特别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应从第一次输血起就选用本制品。2U约可提升Hb10g/L。12洗涤红细胞将全血或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

4、6次,最后加少量生理盐水制成;通过洗涤已去除98﹪以上的血浆蛋白和80﹪以上的白细胞;主要用于:输入全血或含有血浆成分的制品后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人: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肝、肾功能障碍及高钾血症需要输血病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PNH病人;理论上输3U可提升Hb10g/L13冰冻红细胞用甘油做冷冻保护剂于低温保存;使用前解冻并用生理盐水洗脱甘油;去甘油的红细胞再用生理盐水作悬浮液。主要用于:稀有血型病人输血;自身血长期保存。输2或3个U该制品可提升Hb10g/L14辐照红细胞以25~30Gy剂量的γ射线辐照RBC制剂;此剂量的射线可灭活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

5、胞,而对红细胞基本上无损害。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患者输血,防止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高危患者输血;输2U可提升Hb10g/L(辐照不会损失红细胞)。15血小板手工法制备的血小板我国规定每单位(200ml全血制备)含血小板≥2.0×1010个;机器单采的血小板我国规定每单位(l个治疗量)含血小板≥2.5×1011。机采的血小板纯度高,混入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少,血小板来自单个供者,发生输血反应及GVHD机会小;手工法制备的血小板可用过滤器滤除白细胞;手工法制备的血小板疗效不低于单采血小板;16血小板保存时间为5天,机采血小板需要事先预约并

6、难以保证及时供应,多数情况下可能只有手工采的血小板能及时提供;欧洲各国一直保留手工采的血小板;香港至今90%以上的血小板来自手工采,很少应用机采血小板。血小板17血小板输注适应证治疗性输注(血小板数减少并伴有出血):血小板生成减少:各种原因所致骨髓抑制或衰竭;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稀释性减少:大量输血病人。每㎡体表面积输入1.0×1011个血小板可提升血小板数5~10×109/L。18治疗性血小板输注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的活动性出血均是血小板输注的明确指征。对急性出血病人,血小板计数应不低于50×109/L。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血液病恶性肿瘤大剂量

7、化疗放疗后骨髓抑制,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的无髓期19血小板输注的适应证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数低,无出血)1、血小板<20×109/L,有发热或感染者;2、血小板<5×109/L,立即输注(易发生颅内出血);3、侵入性检查或腹部手术者应将血小板提升至50×109/L以上(骨髓穿刺例外);4、关键部位的手术(如脑、内眼及输尿管吻合术等)及复合外伤患者应将血小板提升至100×109/L以上。对于病情稳定、长期慢性发生的血小板低下者,一般认为不须预防性输注血小板。20应综合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个体差异和临床表现来决定预防性血小板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